摘要:马茜博士,博士后站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冠心病精准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创建首个专注于纳米靶向药物研发平台-北京茵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
山水海淀,创新之城
在这片科技与梦想交织的热土
一位位求新求变、突破自我的逐梦者
在这里破浪前行,让梦想一路生花
新时代的海淀女性
正在以多元的角色、无畏的勇气
在各自领域书写华章
马茜 北京茵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马茜博士,博士后站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冠心病精准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创建首个专注于纳米靶向药物研发平台-北京茵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8.90,获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2项。
从临床患者的迫切需求出发,精确把握当前医疗行业个性化、精准化诊疗的趋势,创建茵诺医药平台并致力于全球首个动脉粥样硬化纳米靶向制剂的研发。历经8年研究,成功构建动脉粥样硬化纳米靶向制剂平台,并顺利孵化第一个脂质体靶向药物(YN001)。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短期内显著逆转,实现了全球首个心血领域的靶向纳米药从实验室到临床试验的艰难跨越,为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根本性治疗迈出卓越的一步。
带领团队针对影响人类健康最重大,医疗花费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精准诊疗及干预,使数亿的全球患者受益;进一步开发及建立起靶向药物递送技术平台,有望开发出一系列自研靶向诊疗产品;专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到药物开发全过程,实现产、学、研、医等资源的全面联动,也实现了“临床需求——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科研成果转化的闭环。
王爽 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新媒体事业部总监
王爽已在科普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7年,为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帼⼒量。牢记科普初⼼,策划科普精品。王爽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馆、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佛⼭科学馆等近百家科普场馆的科普创意策划。每⼀件展品的策划创意,王爽都⼒求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兼顾。她策划的“科技魔轮”“科技魔链”展项分别获得中国科技馆发展基⾦会展品奖、提名奖。经过多年努⼒,王爽不仅成为科普展项策划的⾏家⾥⼿,还善于运⽤新媒体⼿段进⾏科普宣传,提升科普效果和效率。
紧跟时代步伐,践⾏“两翼理论”。她积极推动了国术科技向“科普+⼈⼯智能”领域转型升级的战略。参与并推动了国术科技与EyeClick、Holoconnects等公司的“⼀带⼀路”技术合作,实现“创新技术引⼊中国,中国产品⾛向全球”。2024年,推动了国术科技和⼩哆智能的合作,开发AIGC科普产品,不断满⾜公众个性化、多样化的科普需求。
践⾏⼯会使命,构建温暖劳动关系。作为国术科技⼯会主席,在她的带领下工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化活动。她站在职⼯利益的⻆度,着⼒解决员⼯的“急难愁盼”问题。她推动了孝顺⾦制度(员⼯的⻓辈每年会收到2400元孝顺⾦,该制度已执⾏10年)落地,温暖了每⼀位员⼯家庭,增强了员⼯的获得感、幸福感。
王薇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科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至今,王薇同志先后作为海淀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公众权益保障科科长,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到公众权益科科室的组建、工作机制的建立、再到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她始终坚守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岗位上,起草了各类疫情防控和关于解决群众诉求的重要文件,与科室其他成员一起,为疫情防控中枢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群众工作的纠纷调处保驾护航。
疫情后,先后出台了《海淀区卫生系统“接诉即办”工作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落实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严格首接责任单位办理质量,对投诉处理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医疗纠纷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培训。经过王薇同志的不懈努力,区卫健委接诉即办解决率和满意率现均值均在99%以上,2024年全年综合成绩99.34份,在区第一类委办局排第9名,较2023年的第18名上提升9名,失分工单数量由2023年的平均每月11件下降到平均每月3.8件。在北京市卫健委考核中,全年平均成绩达99.67分,位居十六区卫健委第7名,名次提升显著。
王薇同志率领科室人员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为,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为海淀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王红霞 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总经理
未来全球大规模星座建设对电推进有强烈需求。王红霞针对这项“卡脖子”技术进行了长期攻关,创新发明了商用阵列式真空弧电推进及发展了一种霍尔电推进系统,并于2018年创办企业实现成果转化以及在商业卫星上的应用。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她主导开发的系列化、型谱化空间推进产品为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科院等客户的30余种卫星平台的在轨服务提供了动力支持。
带领公司建成中国首条商用电推进智能制造产线;作为北京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公司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公司在2023年获得北京市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企业(成长型)”,同时也是成长型试点企业中唯一入选的商业航天企业。
她创办的企业是国内首个获得电推进ISO9001及GJB9001C-2017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获得了“双高新”、北京市“专精特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获得北京市“海英人才”创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2021年主持的“组网卫星用电推力器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作为唯一航天企业获北京市中关村颠覆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支持,2022年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多次带领清华、北大、北航等师生参观。2023年起,她每年为北航捐赠“航天奖学金”。作为北京真空学会的理事,积极组织座谈会;作为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理事,开展航天科普讲座。
勇于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她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担任北京妇女对外交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任副会长和常任理事,为推动妇女对外交流以及权益保障积极发声、贡献力量。
王彬彬 北京水木东方医用机器人
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教授级高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两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两次创业,拥有超过 20 年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经验,主持创新产品研发和重大项目管理工作超过10年,承担并参与多项国家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工信部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骨干。具有完整的医疗机器人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经验,开拓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定制及生产组织模式。
2008年作为天智航公司创始成员,负责国内首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成功突破在线标定机械臂与光学导航协同定位、多模影像配准、通用骨科机器人构型等关键技术,创新机器人手术安全机制。主持研制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获得我国首张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主持第二代和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制,获批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在医疗机器人构型、配准算法、光学导航定位等领域取得多项发明专利。2020年天智航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首家科创板 IPO 的医疗机器人企业。
2017年创建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国内首家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医疗机器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2019年12月被认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硬科技孵化器;2021年4月签约成为海淀区重点企业;2021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获批“科创中国”首批创新基地;2023年获批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内首个高端医疗器械 CDMO平台,涵盖医疗机器人专用产线、有源、IVD&无菌等多条产线。已引育30个全球顶尖项目,开发7自由度力控机械臂、单/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骨折复位机器人、肺部穿刺手术机器人等重磅产品;完成10余次战略投资,孵化培育1家独角兽、2家准独角兽、12家国家高新企业,7个产品进入创新通道、7个产品获得NMPA三类注册证、7个产品获得NMPA二类注册证。
柔肩踔厉担重任 ,巾帼逐梦绽芳华
让我们携手,共赴未来之约
在海淀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上,
释放新时代“她”力量
未完待续,下期见!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