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惠核的故事】赵文献:出色的核岛“血管”构建导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17:11 2

摘要:走进太平岭核电施工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排着长队,扛着黑色“长龙”,喊着整齐的号子从电缆盘一步步地向核岛前进,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脸庞滑落,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他们是架构太平岭核电核岛“血管”的攻坚队,基地产业工人队伍里坚韧的“拔河冠军”,而

走进太平岭核电施工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排着长队,扛着黑色“长龙”,喊着整齐的号子从电缆盘一步步地向核岛前进,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脸庞滑落,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他们是架构太平岭核电核岛“血管”的攻坚队,基地产业工人队伍里坚韧的“拔河冠军”,而带领着这支“拔河冠军”的人,是一位憨厚朴实却不善言辞的甘肃汉子——赵文献。

弱冠之年,“核”缘聚二三

17年前,刚满20岁的赵文献就从祖国的大西北跨越了2000多公里,来到了东部沿海地区,投身到了岭澳二期核电项目的建设,成为了电气队一名光荣的一线施工人员。经过了3年的锤炼,自身的专业技能已经小有所成,成长为一名作业组长。在之后的十余年里又辗转台山、太平岭项目的核电工程建设,在祖国的南部沿海持续挥洒火热的青春。

如今,37岁的他已然是一位拥有丰富的电缆敷设经验的分队长,担负起了项目部电气队电缆分队的全部工作,凭借着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每一次电缆敷设任务中都展现出超群的专业素养。

埋头苦干,凡事必躬亲

太平岭1+9号机组共535个子系统,核岛电缆多达3万多根,共计3000多公里,它们就像人的一条条血管,连接、贯通着核岛里每一台盘柜和设备,为它们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电缆分队的日常工作就是给这些“血管”牵线搭桥。这些电缆中有30%左右需要敷设在安全厂房各电缆夹层处,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布置紧密却又不容出错。在面临着工期紧张、夹层作业空间小,窗口作业时间争分夺秒等困难,赵文献就一句话:“两横一竖,开干”!

就这样铆着一股劲,赵文献带着兄弟们迎难而上,打破重重制约,于2023年4月底实现单月电缆敷设505.46公里。2023年12月,在太平岭一期核岛安装工程1号机组冷试总结表彰中,赵文献因能力突出表现优异,荣获个人二等功。

2024年1月,随着1号机组冷试完成,电缆分队开始向热试关键路径的敷设工作发起全面进攻。特别是在RGL系统(即棒控棒位系统)的电缆敷设工作,赵文献又带领着他的团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RGL系统的电缆敷设,设计独特,施工难度高。它是核电站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当于核反应堆的“大脑”。作为一个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同时也是3R系统中电缆最多的系统,共计138根电缆,敷设方式为双层移动电缆桥、顶盖顶部左右路径两种,电缆测量要考虑每一个圆弧、每一个端接插头的弯曲半径,稍有偏差,将会导致电缆及特殊插头报废。138根电缆、138种长度,就测量米数的难度而言远超普通电缆。这样一个超高难度的电缆敷设工作,赵文献抽调精锐人员组成攻坚小队,迅速调整作战方案,摒弃了传统的“三放三抽”方法,采用了“一次到位”的敷设方式,加班加点进行攻坚。最终,仅用11个小时就高效完成了敷设任务,不仅提前61小时完成,而且还保质保量实现了“零返工”,展现出了团队高超的专业水平和卓越的执行能力,为1号机组热试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粗中有细,“铁汉”也柔情

赵文献是电缆专业的“大拿”,是核岛的“血管”构建导师,同时也是整个电缆分队的精神导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责任与担当。

当遇到紧急工作时,他就是突击队长,做好群众的表率、带头冲锋;当同事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他就会化身成为知心大哥,或情绪疏导或慷慨解囊,让同事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面对新入职的员工,他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细心地指导每一个作业步骤,让新员工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虽然他总是调侃自己是个“糙汉子”,但作为电缆分队的分队长,他粗中有细,总是细心留意着身边同事的状态,在有人面露疲惫或情绪不佳的时候,他会主动上前询问,给予关切的问候;在下班后的时间里,他还不定期地去员工宿舍走访,带上两个小菜,和他们打成一片,在谈话间认真倾听他们的烦恼,并给予真诚的建议和鼓励。

未来,还有着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在等待着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将压力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认真完成每一项施工任务。

本文来自【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