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胜区伊克昭中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使命。学校秉承“正和”文化理念,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特色实践中,形成了“正和∙思政333”体系育人新范式,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从"活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立足思政小课堂,善用社会大
东胜区伊克昭中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使命。学校秉承“正和”文化理念,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特色实践中,形成了“正和∙思政333”体系育人新范式,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从"活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立足思政小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学校将“大思政”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致力于打通教育场域,串联教育内容,让思政课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同行,真正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育人目标
明确“立体化”育人体系
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伊克昭中学精心构筑起特色鲜明的 “立体化” 育人目标,为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
培育时代合格中学生
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准则,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为目标,以思政主题教育为途径,明确校内外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持续加强校风建设。培养文明、刻苦、阳光、乐观的新时代合格中学生。
培育爱党爱国中国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厚植家国情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为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党史等红色教育为途径,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爱党爱国中国人。
培育全面发展接班人
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在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培养综合型人才,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施路径
打造“三位一体”思政育人格局
学校以"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为统领,通过队伍建设聚合力、课程融合强根基、阵地协同创生态,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
队伍建设:三维联动聚合力
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打造思政名师团队,实施"双培计划"(培优教学能力、培厚理论功底)。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创新班主任"三面体"工作法:构建"领航员-规划师-协奏者"角色模型。实现思政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深度耦合并实时追踪成长轨迹。
加强校外资源建设
组建"1+N"校外导师团(1个法治副校长+N名行业先锋),形成“校家社”三方协同育人网络。将"行走的思政课"浸润到方方面面。
课程建设:三维融合强根基
国家课程固本
构建"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系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课程铸魂
开展《红色鄂尔多斯》特色课程群,多学科融合挖掘本地革命历史,讲述本地革命故事(如“鄂尔多斯抗战故事”)。传承传统文化、学习治沙精神(库布齐沙漠治沙精神)、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
校本课程促行
创新“五育融合”实践课程,实现“知行合一” 的沉浸式育人。如“重走长征路”(体育+国防教育系列课程)、“木工坊劳动课”(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艺术教育工作坊”(美育+文化自信)、“志愿服务”(社会责任感)。
阵地建设:双线协同创生态
线下阵地
打造"三红一园"实景课堂
1.文化浸润场景:建设“一廊一道一园”
百年征程思政文化走廊
红色革命教育林荫道
民族团结教育园
2.实践体验场景
开展“国防教育体验课”、“军事体育运动会”、“9・18 防空演练”、“兵工厂观摩”、“红歌班班唱”等国防教育活动;组织参与东胜区未成年人实践基地研学及“红色研学”——走进鄂尔多斯军休所、烈士陵园等、“社区志愿服务”,强化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行走的思政课
红色研学
线上阵地
构建"云思政"矩阵
校园融媒体
声屏光影织矩阵
铸魂播火育新人
网络思政空间
结合重大节日及传统节假日开展“网上祭英烈”“国庆云升旗”“法宣在线学习”“心理健康云课堂”,打破时空限制,增强教育吸引力。
保障机制
构建“三位一体”思政工作支撑体系
组织保障:健全领导机制,强化统筹规划
成立以校长、书记为双组长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学校思政工作,明确各部门育人职责分工。
制度保障:完善管理体系,规范育人流程
针对《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教务处组织“三级听课评课机制”(校级领导推门课、备课组研讨课、组员同课异构),为确保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开好!定期开展教案评审,举办教学比赛,为教师提供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资源保障:多元投入机制,夯实育人基础
设立专项经费,为思政教育的阵地建设与活动组织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伊克昭中学通过“正和∙思政333”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深深内化于心,政治认同感显著提升,责任担当意识愈发强烈。学校的努力与成绩也得到了高度认可,先后获评首批“鄂尔多斯市红蓝融合创新实践基地”、“鄂尔多斯市五四红旗团委”以及“东胜区少年军校”,这一系列荣誉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迈向未来思政教育新征程的有力鞭策。
来源:东胜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