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区县方志动态|4月7日—13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8:22 2

摘要:为完整呈现百年办学历程,并筹建承载历史文脉的校史馆,2025年4月7日,青白江区城厢中学校正式发布《四川省成都市城厢中学校校志编纂暨校史馆筹建资料征集公告》,即日起至2026年10月31日,面向校友、师生及社会各界友人公开征集校志编纂、校史馆筹建资料。

最近一周,成都各区(市)县地方志机构都干了啥?重点工作有哪些?

快跟小志一探究竟~

01

青白江区城厢中学校启动

校志编纂及校史馆建设资料征集工作

为完整呈现百年办学历程,并筹建承载历史文脉的校史馆,2025年4月7日,青白江区城厢中学校正式发布《四川省成都市城厢中学校校志编纂暨校史馆筹建资料征集公告》,即日起至2026年10月31日,面向校友、师生及社会各界友人公开征集校志编纂、校史馆筹建资料。

▲图片来源:青白江区地志中心

本次征集主要包括校志编纂和校史馆筹建两方面内容。

校志编纂征集内容以1927年建校至今的校史文献、手稿、教案、毕业证书、重大事件实物等为主,包括各时期校园建筑、班级活动、师生合影的老照片,在校期间的笔记、书信、绘画、手工作品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校服、徽章、课本、奖状等,校友回忆录(文字/音频/视频),校友成就相关证书、媒体报道、著作成果以及海外校友的跨文化见证资料等。

校史馆筹建征集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文物,包括早期教具、课桌椅、校钟、牌匾等实物;二是建筑记忆,包括校园老建筑图纸、修缮记录、地砖瓦当等;三是时光胶囊,包括校友捐赠的私人藏品(如家书、日记、纪念物);四是创意共创,包括对校史馆展陈设计的建议或手绘构思稿。校史馆筹建拟采取三种共建方式:一是永久捐赠,藏品入馆陈列并镌刻捐赠者姓名;二是限期借展,珍贵藏品经专业保护后限时展出;三是云端共建,扫描老物件生成3D数字档案,线上全景呈现。

02

温江区举办“以书会友”地方志文化交流活动

为深入挖掘温江历史文化资源,搭建文史爱好者交流平台,4月2日,温江区地志办举办“以书会友”主题文化活动,温江区地志办全体党员干部、温江区级部门年鉴供稿人员、温江区作家协会成员代表及温江区内文史爱好者等80余人参与活动,共赏书香雅韵,共谋地方文化发展。

▲图片来源:温江区地志办

活动伊始,温江区地志办副主任黄顺友简要介绍了地方志工作成果及活动意义,强调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作用,欢迎各界人士为温江文化传承建言献策。温江区地志办现场向参会人员赠送了最新一期《温江纵横》期刊,主编详细介绍了期刊栏目设置、投稿方式及地方史料征集需求,鼓励大家积极供稿,共同记录温江历史人文风貌。

▲图片来源:温江区地志办

与会者聚焦《温江纵横》内容优化、地方文史保护、地志办文化宣传等主题积极献策,提出增设“回眸温江改革发展的历史故事”专刊、开展文史资料数字化整理等建议,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活动尾声,参与者置换闲置文史书籍,并踊跃推荐好书,讲述书籍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浓厚了书香氛围。

03

温江区创新推出《温江老故事》电台栏目以声音传递地方文化魅力

为深入挖掘温江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新老温江人的文化认同,温江区地志办与温江区融媒体中心联合策划《温江老故事》电台栏目,通过讲述温江地名、习俗、历史、文化等故事,推动地方文化传播与融合。

一、精心策划,聚焦多元主题

栏目内容涵盖民俗、非遗、古建筑、名人、地名、美食等,围绕时令气节与时事热点,由区地志办系统整理史料、撰写地情文章,确保故事的真实性与趣味性。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专业录制,以生动语言和声音演绎,让历史“听得见”。

二、创新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栏目于4月1日在温江电台FM106.5首播,以“温江清明节: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为主题。4月7日起每周一至周五固定播出,覆盖早间黄金时段,方便市民收听。通过电台传播,打破传统阅读局限,让地方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三、社会反响积极,助推文化融合

节目开播后,受到新老温江人广泛关注,尤其帮助新市民快速了解本地文化,增强归属感。下一步,双方将结合听众反馈优化内容,并探索“音频+新媒体”多矩阵推广,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

04

郫都区史志办组织党员干部到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参观学习

为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4月8日,郫都区史志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参观学习。

纪念馆内,郫都区史志办党员干部认真听取了讲解员对纪念馆的来龙去脉和1958年毛主席到郫县合兴乡红光高级农业合作社视察往事的讲解。

馆内陈列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复原场景,生动再现了毛主席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亲切交流的场景,党员干部驻足凝视,认真聆听,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求真务实、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怀。

此次参观学习既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郫都区史志办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立足史志部门“存史、资政、育人”职责,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郫都区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推动史志宣教进基层、进社区,以红色精神赋能业务工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郫都篇章贡献史志力量。

05

新津区通报表扬“四川省精品年鉴”编纂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新津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关于表扬“四川省精品年鉴”编纂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对在《新津年鉴(2024)》编纂过程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10家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2024年,新津启动“四川省精品年鉴”创建工作以来,新津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按照年鉴编纂要求认真梳理总结本系统、本领域的重点工作,深入挖掘新津特色文化,充分提炼年度特色亮点,形成了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的优质年鉴成果,《新津年鉴(2024)》获评“四川省精品年鉴”,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扛起了方志担当、彰显了方志价值。

近年来,新津区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大力支持地方志创新创优、争先进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力量保障,为精品年鉴创建提供了有力条件。

一是主动采编,转变理念。创新年鉴稿件采编方式,推动“供稿模式”向“采编模式”转变,主动上门采集入鉴资料,开通“基层报表通”线上报送平台,分类整理资料,以月为单元整理“月鉴新津”12期,有效夯实了年鉴编纂质量基础。二是精修篇目,彰显特色。链接省、市两级专家资源,研究打磨年鉴框架10余次,将年鉴章节优化为37个类目、206个分目、923个条目,卷首设置4个专题图片,丰富内页表格和插图,使年鉴篇目和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彰显特色。三是分段把关,确保质量。按照“前-中-后”三段建立严格的全流程审校制度,从稿件收集、初步审核到加工整理、全面评审和校对,再到终审把控,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精益求精,确保年鉴内容质量。

06

邛崃市地志办扎实推进镇(街道)志编纂工作

近日,邛崃市地志办深入固驿街道、火井镇、夹关镇,开展镇(街道)志编纂工作指导

▲图片来源:邛崃市地志办

邛崃市地志办针对镇(街道)志的篇目设置进行了专题辅导和培训,强调篇目要突出本镇街特色、彰显自身亮点,并对各镇(街道)志的篇目类目、分目、条目进行了优化和科学调整,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同时,邛崃市地志办对下一步工作编纂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一是配足配强编纂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广泛收集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确保内容详实;二是在本月内完成篇目的修改和完善,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便指导专家现场指导;三是切实做好图片资料的收集工作,注重选用具有史料价值、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照片资料,为镇(街道)志的编纂提供有力支撑。

07

邛崃市地志办调研成都市方志馆孝道分馆

近日,邛崃市地志办赴成都市方志馆孝道分馆调研分馆提档升级的后运行情况,深入了解分馆的陈列设计、展品展示、教育活动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图片来源:邛崃市地志办

成都市方志馆孝道分馆以“孝”为核,串联“廉洁”、“家风家训”,深度挖掘古今孝、廉洁典故、家风家训及地方志中的本土故事,打造集文化展示、教育体验、研学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自今年提档升级复馆以来,成都市方志馆孝道分馆吸引了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及群体开展各类活动35场次,累计接待1600余人次参观。

▲图片来源:邛崃市地志办

下一步,邛崃地志办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深入挖掘和运用好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讲好邛崃地方志故事,办好方志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每周区县方志动态,速递区(市)县最新重点工作,记得关注哦~

来源:成都方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