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米级文化掠夺:专利文件惊现中国饺子建模4月16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曝出争议性审批——韩国食品巨头CJ集团成功注册"饺子外观专利",将"14-16道褶、底部平坦顶部隆起、半圆形面皮"等特征据为己有,专利有效期至2040年。专利文件中的3D建模与中式
毫米级文化掠夺:专利文件惊现中国饺子建模
4月16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曝出争议性审批——韩国食品巨头CJ集团成功注册"饺子外观专利",将"14-16道褶、底部平坦顶部隆起、半圆形面皮"等特征据为己有,专利有效期至2040年。专利文件中的3D建模与中式饺子完全一致,连山东胶东地区"元宝饺"的经典弧度都被精确复刻。
更荒诞的是,根据美国专利法,未来15年在美国生产、销售此类造型饺子的企业,需向CJ集团缴纳专利费。纽约唐人街中餐馆老板王先生举着祖传模具痛诉:"我家四代做饺子,现在要数着褶子包?机器压的饺子还得给韩国交钱?"
从《北斗经》到饺子:系统性的文化剽窃链
这并非韩国首次"文化碰瓷":
2024年3月:韩国网民篡改道教典籍《北斗经》,将"生在中华"改为"生在大韩民国";
2022年:韩剧《朝鲜驱魔师》将中国皮蛋、月饼列为"韩国传统美食"引发下架;
2013年:韩国学者宣称"汉字是韩国人祖先发明",要求联合国申遗。
文化学者指出,韩国已形成"三步剽窃法":学术造假→民间舆论造势→商业注册变现。此次饺子专利正是典型——CJ集团在专利申请中刻意回避"Mandu(韩国饺子)"称谓,直接使用"Gyoza"(日语"饺子"音译),试图切断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破局之路:当哪吒遇见孙悟空
面对文化掠夺,中国正构建立体防御:
法律武器: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新增"传统文化跨国保护条款";
文化核弹:《黑神话:悟空》Steam预约破200万,《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球票房超8亿美元,用现代叙事重构文化话语权。
正如非遗专家所言:"当我们的饺子出现在《原神》角色年夜饭中,当TikTok上#ChineseDumpling话题播放量破百亿,文化盗窃者终将无隙可乘。"
来源:小高ggg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