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聚焦“科学防癌,健康生活”这一主题。在推动肿瘤规范化管理的进程中,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是临床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抗肿瘤治疗进程、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然而,其在我国仍面临重视不足、管
引言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聚焦“科学防癌,健康生活”这一主题。在推动肿瘤规范化管理的进程中,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是临床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抗肿瘤治疗进程、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然而,其在我国仍面临重视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响应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号召,推动CRA的规范化诊疗,医脉通特邀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波教授围绕CRA的诊疗现状、规范化管理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与启示。
专家简历
- 潘宏铭 教授 -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博士后导师
国家新药审评专家
国家合理用药肿瘤药物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继教中心肿瘤学综合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CSCO肿瘤支持和康复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主持和参加临床试验360多项,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肿瘤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案例分析》、《CSCO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CSCO肿瘤恶液质诊疗指南》、《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肿瘤内科诊治策略》、《肿瘤内科合理治疗和用药技巧》、《消化道肿瘤合理用药指南》等,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10多项,2022年获人民名医卓越建树奖。
- 金波 教授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 教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间皮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委员
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免疫专委会副会长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常委
辽宁省肺癌规范化诊疗质控专委会委员
医脉通:随着抗肿瘤治疗手段的丰富,CRA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CRA不仅会导致治疗中断,而且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患者生存。请您谈谈CRA当前的诊疗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潘宏铭教授
CRA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和/或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表现为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Hb)浓度减低或红细胞比容(HCT)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1]。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疾病发展或治疗过程中,将近30%-90%的人群合并有CRA;随着病情进展,贫血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2]。此外,不同瘤种CRA发生率不同,泌尿系统肿瘤伴贫血发生率最高(62.89%),其次为妇科肿瘤(60.32%)、胃肠道肿瘤(51.13%)与肺癌(50.69%)[3]。CRA具有多重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抗肿瘤治疗方案等正常实施,导致治疗剂量减少、治疗延迟甚至中断从而影响疗效,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此外,CRA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疾病治疗负担。同时,CRA患者易出现症状,其中乏力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4]。CRA也可导致血液中氧气运送到肿瘤的能力下降,进而加剧肿瘤缺氧。这不仅会导致肿瘤恶性进展,同时也会影响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效果,从而影响预后[5]。此外,随着抗肿瘤治疗模式从化疗拓展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联合应用,CRA的讨论范畴进一步扩大,其管理亟需引起临床重视。金波教授
尽管CRA是肿瘤综合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临床上长期存在对CRA重视不足、治疗率不足、治疗不规范等问题。据2012年和2020-202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CRA的临床总体治疗率仅为7.16%和11.4%[3,6],十年来CRA治疗率改善十分缓慢,均显著低于欧洲癌症贫血调查38.9%的治疗率[7]。此外,由于肿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营养状况、铁稳态及全身代谢等多种因素,导致贫血类型复杂。目前,CRA分为非化疗相关CRA和化疗相关CRA两大类。化疗相关CRA为肿瘤治疗方面的因素(如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肿瘤放射治疗等)引起的贫血。未来仍需对于CR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才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医脉通:早期识别与治疗CRA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升疗效极为关键,请您结合相关指南谈谈CRA的治疗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您的临床实践中,如何对CRA患者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潘宏铭教授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提升Hb水平,从而保障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与强度,避免因贫血导致的剂量减少或治疗中断。根据《CSCO肿瘤相关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推荐,CRA启动评估的时机为Hb≤110g/L或低于基线值≥20g/L(I级推荐)[1]。在临床实践时需注意,大多情况下患者Hb基线值较高,容易掩盖贫血,故近期检查Hb下降值≥20g/L的患者也需关注。另外,需要对贫血进行合理规范的分级并管理。但不同地区的分级标准存在差异,我国的贫血分级标准低于国际通行标准[8]。
目前,CRA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治疗、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补充铁剂等。输血是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方式,可以迅速升高Hb水平,改善贫血相关症状。目前由于血源日趋紧张、溶血和过敏反应、同种异体免疫等一系列风险,往往弊大于利[9]。指南建议仅在Hb[1]。
ESA 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CRA的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临床上最常用也是研究最多的 ESA。CSCO指南推荐EPO的起始治疗时机为Hb≤100g/L。足量规范的EPO治疗肿瘤患者可带来有效提高Hb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输血需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多重获益,且安全性良好[10-13]。目前,EPO已被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如《CSCO肿瘤相关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1]和《NCCN造血生长因子指南(2025.V1)》[14]等推荐用于CRA的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此外,EPO治疗给药灵活性更高,指南纳入的40000U每周1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I级推荐,2A类)和每2周1次80000U皮下注射或每3周1次120000U皮下注射(III 级推荐,3类)的推荐给药剂量与给药方式适配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也可根据EPO有无应答进行及时调整。目前,EPO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进一步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在制定CRA个体化治疗方案时,规范使用EPO、把握干预时机及剂量调整策略,已成为临床医生需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之一。医脉通:展望未来,随着精准医学与肿瘤全程管理理念的深入,CRA的规范化诊疗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金波教授
随着肿瘤精准个体化策略的不断推进,CRA的规范化诊疗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未来主要有三方面值得关注:首先是CRA规范化管理路径的完善。需加强监测手段以提高对贫血的预防和早期识别,并CRA规范化管理路径在基层医院的落地执行。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与治疗,建议将贫血评估纳入门诊诊疗常规监测内容,以及时发现并干预患者贫血问题,实现更规范、连续的管理。其次是多学科协作与全程管理体系的建设。临床上应加强肿瘤科、血液科、药学等之间的多学科协同,推动建立多学科团队(MDT),将CRA管理纳入肿瘤治疗全周期。最后是新型药物的研发和联合策略的探索等。如长效EPO的研发,一项在非髓系恶性肿瘤患者中评估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注射液(CHO细胞)治疗化疗引起的贫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开放、阳性对照、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CTR20250435)正在进行,期待未来其研究结果的公布为患者带来依从性更高的治疗选择。此外,近年来也有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抑制剂进入临床实践,但该类药物目前在CRA中的应用仍存在安全性风险[15]。因此,在CRA的临床治疗中,以EPO为代表的ESA类药物目前仍是主流推荐,未来以长效、便捷、安全为目标的新一代长效EPO是优化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2] Knight K, Wade S, Balducci L.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anemia in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Med. 2004;116 Suppl 7A:11S-26S.
[3] 宋正波,陆舜,冯继锋,等.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及治疗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肿瘤,2019,28(09):718-722.
[4] Blackwell K, Gascón P, Sigounas G, Jolliffe L. rHuEPO and improved treatment outcomes: potential modes of action. Oncologist. 2004;9 Suppl 5:41-47.
[5] Birgegård G, Aapro MS, Bokemeyer C, et al. Cancer-related anemia: pathogenesis,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ncology. 2005;68 Suppl 1:3-11.
[6] Cheng Y, Liu W, He N, et al. Incidence, Treatment Pattern, and Implications of Chemotherapy-Related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 in Chin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4 ISPE.
[7] Ludwig H, Van Belle S, Barrett-Lee P, et al. The European Cancer Anaemia Survey (ECAS): a large, multinational, prospective survey defining the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of anaemia in cancer patients. Eur J Cancer. 2004;40(15):2293-2306.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of anaemia and assessment of severity. 2011.
[9] Connell NT. Transfusion Medicine. Prim Care. 2016;43(4):651-659.
[10] Debus J, 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d open study in primarily inoperable,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given sequential radio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epoetin alfa. Radiother Oncol. 2014 Jul;112(1):23-9.
[11] Thomaidis T, et al. 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in chemotherapy-induced anemia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advanced esophago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t J Clin Oncol. 2014 Apr;19(2):288-96.
[12] BOHLIUS J, LANGENSIEPEN S, SCHWARZER G, et al.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of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J Natl Cancer Inst, 2005, 97 (7): 489-498
[13] Bohlius J, et al. Effects of 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 on fatigue- and anaemia-related symptoms in cancer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data. Br J Cancer. 2014 Jul 8;111(1):33-45.
[14] NCCN Guidelines.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Version 1.2025.
[15] 徐巧玲,朱翊,何笑荣,张田,金鹏飞.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6):761-764,768.
撰写:Coco
审校:Coco
排版:Babel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