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排名英语系大学虚高,其他大学很吃亏,是真的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06:20 3

摘要:笔者是澳大本硕学生家长,当过大学英语老师,也在英国教过中文,长期关注全球教育资讯,过去13年尤其关注澳门大学,在家长群答疑解惑也12年了。欢迎关注本号,获取更多关于澳门大学的资讯。

去年,三大国际知名世界大学榜单陆续发布,和往年一样,泰晤士高等教育和美国新闻世界大学榜单没有掀起行业内的大波澜,而QS排名因为英国帝国理工名列前2,加上澳大利亚3所高校进入前20,引起了业内极大的关注,似乎印证了QS排名比较虚高的刻板印象。今天笔者就来解读一下。

首先是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榜单由英美大学主导,前20中占了16席,美国12所占比60%+英国4所占比20%,合计占比80%;可喜的是中国还有清华第12和北大第13,在亚洲高校中表现最佳;新加坡和瑞士各有1所大学也挤上了这个榜单,和中国大学一样,也在逐渐缩小差距。

在美国新闻世界大学排名前20的榜单中,作为美国发布的榜单,自然是美国大学主导,前20名中14所来自美国,占比70%,哈佛、MIT、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包揽前5名中的4席;英国则有4所院校上榜: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占比20%;其他国家上榜大学只有排名16、亚洲排名最佳的中国清华大学和排名17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而在QS排名中,美国有7所大学上榜,占比只有35%,其中麻省理工学院MIT连续多年蝉联榜首,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稳居前列,分别排名4和6;英国4所大学上榜,占比20%:帝国理工、牛津、剑桥和伦敦大学学院,但是牛津和剑桥被帝国理工超越。

澳大利亚有3所大学:墨尔本、悉尼和新南威尔士,占比15%,表现亮眼;中国也有3所:北京大学第14、香港大学第17和清华大学第20,也是占比15%;新加坡有2所:新加坡国立第8和南洋理工第15,占比10%;瑞士有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第7,是欧洲大陆排名最高的院校。

从三大国际排名榜来看,美英中三个国家都有高校进入前20,其中美国高校遥遥领先,分别有12、14和7所大学;英国次之,均有4所大学;而中国大学则分别有2、1和3所大学。

另外两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苏黎世联邦理工进入了泰晤士和QS前20排名榜,都是前7;新加坡国立则分别排名17和8,这两所大学却没有登上美国新闻大学排名前20;而泰晤士和美国新闻世界大学这两个榜单中完全不见踪影的澳大利亚大学则在QS排名中,异军突起,3所大学进入了前20。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榜单的侧重点不同,泰晤士侧重于教学、科研和论文引用三大要素,美国新闻侧重于科研硬实力,而QS则侧重于学术声誉和国际化指标。所以,若重视科研,优先参考美国新闻;若关注教学与学术声誉或者国际化体验,泰晤士或QS就更具有参考价值。

从进入前20榜单的各高校名单来看,泰晤士和美国新闻都是英美大学占绝对优势,分别上榜16和18所,其他大学很难上榜;而在QS榜单中,英美大学上榜只有11所,低于前面两个榜单;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上榜3所;新加坡也上榜了2所。

从上榜高校名单来看,QS榜单高校来源更加广泛,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更公道一点,那坊间为什么会说QS排名英语系大学虚高,其他非英语系国家很吃亏呢?这是真的吗?

英语系大学尤其是英美高校在QS排名中表现突出,其实在另外两个排名中也是如此。那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从QS排名指标、历史积累和全球影响力三个维度来解读一下。

一、QS排名指标对英语系大学更有利

QS排名主要依据以下6项指标,英语系大学在这些方面普遍占优:

学术声誉(30%):英美高校如哈佛和牛津因百年品牌、诺贝尔奖得主数量、顶尖期刊论文等,长期占据学术话语权。论文引用率(20%):英语是国际学术通用语言,英美高校的论文更容易被全球学者引用。雇主声誉(15%):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更认可英美毕业生,尤其商科和工程等领域。师生比(10%):英语系国家教育资源投入高,小班教学更普遍,如加州理工师生比为1:3。国际教职工/学生比例(各5%):英美等英语国家吸引了大量留学生,国际化程度高。

二、历史积累与资源垄断

殖民与语言优势:英国通过殖民历史将教育体系推广到全球如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美国则通过二战后崛起成为学术中心。资金实力:美国私立大学如斯坦福和哈佛拥有巨额捐赠基金,可高薪吸引顶尖教授;英国罗素集团大学的政府资助一直比较稳定。学科标准制定:许多学科的国际标准由英语系国家制定,如MBA起源于美国,强化了其话语权。

三、全球化下的马太效应

学术资源集中:顶级期刊如《Nature》、《Science》总部多在英美,英语论文更容易发表和传播。人才虹吸效应:全球优秀学者优先选择英美实验室,形成“强者愈强”循环。排名机制惯性:QS排名由英国机构制定,指标设计无形中偏向英语体系如“英语授课”加分。

四、非英语系高校的挑战

语言壁垒:非英语国家高校如德国慕尼黑工大需额外投入英语课程才能竞争国际化指标。文化差异:东亚地区大学如东京大学更注重本土需求,在国际化上明显吃亏。政策限制:部分欧洲大学学费低廉,但政府拨款不足,难以匹配英美商业化运营模式。

五、例外

瑞士、新加坡和香港的成功:苏黎世联邦理工第7、新加坡国立大学第8和香港大学第17则通过全英语教学和高科研投入突围。中国高校的崛起:清北等校通过“双一流”建设、高引用论文特别是理工科快速提升排名,但人文社科仍然较弱。

总之,英语系大学排名靠前是语言红利、历史资源积累和排名规则适配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近年来,非英语国家通过英语授课、国际合作如中欧合办实验室正在缩小差距。未来排名可能更趋多元化,但英语主导的学术体系短期内很难被颠覆。

但是,QS排名也并不是对所有的英语系大学都有利的,比如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是一所偏人文社科商科的院校,在这三个领域是绝对的王者,多个专业排名世界前10,包括传媒、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会计金融、经济学和法学等。

但是全校没有理工科,也没有医学院,在排名上也很吃亏,LSE在2025年最新的QS排名中位居50名,得分只有76,其学术声誉和论文引用率还不到70分,师生比更惨,只有35.1分。其排名是英国G5院校中排名最低的,其余四所G5院校都是QS前10。

笔者计划根据QS2025排名结果,下一篇文章继续分享国外和中国三个地区排名最高的11所大学,并解读一下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敬请期待。

六、好书推荐

据笔者观察,内地大部分大学生和小部分澳大学生在雅思考试四个部分中,口语和写作这两块输出性技能方面存在不够理想的问题,个别还遇见过写作被卡小分的极端情况。这本新东方雅思写作高分范文应该可以帮上你家孩子,特此推荐啊。

如果你家孩子想去澳门大学读本科或者继续深造读硕博,欢迎家长加我好友,并成为澳门大学家长群的一员,一起探讨你家孩子新增的这条成才之路。

来源:钟老师typhoo9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