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片看似被大自然遗忘的角落,如今却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棉花生产基地。你能想象吗?曾经干旱缺水、土壤条件恶劣的沙漠地带,如今正生机勃勃地生长着万亩棉花,犹如一片白色的海洋在沙漠中翻涌。那么,阿拉尔究竟是如何将这看似不可能的
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片看似被大自然遗忘的角落,如今却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棉花生产基地。你能想象吗?曾经干旱缺水、土壤条件恶劣的沙漠地带,如今正生机勃勃地生长着万亩棉花,犹如一片白色的海洋在沙漠中翻涌。那么,阿拉尔究竟是如何将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成现实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绿色逆袭的故事。
阿拉尔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简直就是大自然出的一道超级难题。年均降水量仅仅 58 毫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老天爷吝啬地只洒下了几滴眼泪,还比不上华北地区一场雷阵雨的雨量。而棉花这种作物,就像个 “水宝宝”,对水资源的需求那可是相当大。不仅如此,棉花还偏爱肥沃疏松的土壤,可阿拉尔的土壤,一开始就像个营养不良的孩子,贫瘠又脆弱。按照常理来说,在这样的沙漠环境里种棉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像要在石头里挤出奶来一样困难。
然而,阿拉尔人偏不信邪,研究人员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踏上了破解沙漠种棉难题的征程。他们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水资源这个 “大 boss”。幸运的是,阿拉尔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塔里木河的交汇处,塔里木河这位慷慨的 “水神”,每年会输送 398 亿立方米的水源。但即便如此,水资源依旧宝贵得如同金子。于是,棉田在播种时采用了 “干播湿出” 的神奇技术。这就像是先把种子宝宝们轻轻放进土壤妈妈的怀抱,然后再温柔地给它们送上生命之水。
通过 560 公里的防渗渠和如同人体血管般密密麻麻的 2300 公里滴灌管网,每一滴水都被精准地送到棉花植株的 “嘴边”,水的利用率从原本可怜的 0.3 飙升到了 0.85。这就好比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据测算,每亩地一年能节约用水 120 立方米,这节省下来的水费一年就有 7000 多块钱呢。而且,虽然用水量只有传统播种方式的 20%,可棉花们却像吃了 “大力丸” 一样,平均每亩棉田增产籽棉近 50 公斤。
解决了水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土壤这个 “硬骨头”。沙漠的土质虽然贫瘠,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疏松得就像刚做好的松软面包,透气性极佳,成为了天然的优质苗床。经过科研人员的巧手改良,沙土棉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棉花的根系就像一条条勇敢的小蚯蚓,在土壤里努力向下探索,发育深度比黏土地增加了 40 厘米。这使得阿拉尔棉花单产如同坐了火箭一般,从 2000 年的 76 公斤 / 亩,一路飙升到 2023 年的 460 公斤 / 亩。沙漠种棉花,这个曾经的幻想,就这样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阿拉尔的阳光和昼夜温差,也像是两个得力的助手,为棉花的生长助力。年均日照时长可达 2872 小时,充足的阳光就像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棉花植株,给予它们源源不断的能量。16.3℃的昼夜温差,更是让棉花们在白天尽情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夜晚则能很好地储存能量。在这样的环境下,阿拉尔长绒棉的纤维长度突破了 38 毫米,变得又细又长,品质上乘。截止到 2024 年,阿拉尔市棉花种植面积超过 200 万亩,每年生产的棉花要是连起来,那长度可不得了,能绕地球赤道 1200 圈呢,就像给地球系上了 1200 条白色的腰带,并且稳稳地支撑起了全国 12% 的高端纺织原料市场。
但阿拉尔的奇迹还不止于此,他们还把目光投向了那片让人望而却步的盐碱地。盐碱地就像一片被诅咒的土地,PH 值高达 9.2,在上面种作物,就像是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行走,困难重重。在盐碱地上种棉花,前期根系生长就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水肥吸收能力极弱,常常出现前期不长、后期疯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在棉花出苗期,派出了无人机这位 “空中使者”,将肥料精准地喷施下去。肥料就像给棉苗根部送上的美味佳肴,集中在土壤层 15 公分以内,让棉苗们能够轻松享用,实现了早发,为棉花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当地采用了深耕粉碎松土技术。大型机械就像一个个勤劳的巨人,对所有地块深耕 70 公分以上,让土壤变得更加通透,激活了土壤中沉睡的微量元素。之后,在地下 1.2 米处埋下间距 80 厘米的排盐暗管,这些暗管就像一条条隐形的小卫士,每年能带走 2.3 吨 / 亩的盐分。再配合酸性肥料,就像给土壤喝了一杯中和酸碱的 “魔法药水”,极大地改良了土壤酸碱度。资料显示,这万亩盐碱地土壤盐分由 1.2% 降至 0.3%,PH 值由 9 降至 6.5。棉花产量也从平均亩产 150 公斤,一路攀升到 2023 年的 478 公斤,甚至还有望突破 500 公斤每亩。阿拉尔,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创造着农业的新奇迹。
来源:定陶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