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满山青翠,杨正林时不时停车看看杉树的长势。而他种树的故事,要从1985年11月说起,当时18岁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把自家的300余亩荒石山全部种上杉树。
杨正林是兴仁市数嘎生态林场管护员,40年来扎根荒山植树造林4万余亩,让一座座陡峭的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植一片树 造一片林
4月7日,在城南街道和雨樟镇交界数嘎梁子上,上午7点30分,数嘎生态林场管护员杨正林开着皮卡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清明节刚过,林区防火压力依然很大。”杨正林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吃住都是在山上。
看着满山青翠,杨正林时不时停车看看杉树的长势。而他种树的故事,要从1985年11月说起,当时18岁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把自家的300余亩荒石山全部种上杉树。
每天背上背篓,装上砍刀、锄头,开荒、挖坑、种苗,日复一日。
杨正林用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完成了300余亩的开荒种树任务。
“坑要挖多深、树要植多密,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不断总结,杨正林在造林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不少经验,边育苗,边种树,1998年,杨正林林场面积也由原来的300亩扩展到了近3000亩。
育苗、种树有了收益,杨正林就想着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树。“当时就是考虑大家一起种,一起管,形成合力了防火压力就小了。”
说干就干,在2003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杨正林单独购买了2.5吨的树种,在雨樟镇数嘎村找了180亩土地,单独为周边村民育苗。
回忆起当时分发树苗的场景,杨正林笑着说“苗不值钱,长大的树才值钱,有些家庭好的给了苗钱,但是大部分都是记账或者直接送给村民。”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正林当时记账的本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大家都没有再提过这件事。
如今,杨正林植树已经有了近40年的时间,杨正林和儿子杨大军、女婿曹南京采取承包荒山、与村民联营等方式在荒石山种下了6500多亩杉木,为鼓励村民拓荒造林,他赠送树苗500余万株,带动周边3个乡镇6个村1500余户村民拓荒造林4万余亩。
守护青山“绿意浓”
“如果管理不好,这么大的林区一旦遭受火灾,那我和乡亲们的损失将无法估量。”之前的森林防火,只能靠宣传和人工巡查,这么大片林子,只有杨正林和女婿每天在林区穿梭,防火压力非常大。
2015年,刚参与林区管护的儿子杨大军提议,购买无人机来巡林。从当初的飞行直径500米、2公里、再到现在的10公里,无人机在不断更新的同时,护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无人机在护林工作中展现了大作为,不仅守护了自己的林区,还守护着其他老百姓的林区。”作为无人机技术员的杨大军深有体会。8年来,用无人机发现火灾隐患20余起,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未造成任何损失。同时,杨大军还积极探索把无人机运用在林地测量,项目规划和树木生长监测等方方面面,大大节约了林区管护成本。
火灾重点在防,但是要真真正正做到就算发生火灾也要将损失降到最低,就必须建设防火通道和打造隔离带,加之,自己和乡亲们之前种植的许多树木已经成材,为更好地解决火患,方便运输和林地管理,2018年初,杨正林一家又开始忙碌,采路线、协调群众、带工修路……一家人齐心协力,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带领村民硬是在陡峭的山林里完成了40余公里的林区道路和防火通道建设,政府和林业部门也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多方争取资金对林区道路进行了硬化。2024年
“站在山顶看茫茫绿海,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融合的享受,更是为自己、家人和乡亲们这些年来辛苦付出后的慰藉和自豪。”说到一家人30多年来在造林路上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杨正林有太多感慨。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行走在林区,满眼皆是或粗或细的杉树,青翠枝叶随风舞动,绿意盎然,在杉林下,一株株生长茂盛的黄精枝条上开满了红色小花,令人心旷神怡。
皮卡车持续爬升,杨正林来到了数嘎梁子最高处,看到自己种下的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杉树,杨正林心里像灌了蜜似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来这些山上都是杂草丛生的荒石山,没有一棵树,现在绿油油的都是杉树,每天看着心里就特别的安逸。”
细细说起种树经历,在杨正林的脸颊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在漫山遍野绿色的映衬下,是那么自然与和谐。
2016年,杨正林的儿子杨大军毕业回到家乡,看着成片绿林,父子二人琢磨如何利用好林下资源,让这片林子有更大的产值。“我们先在林下种植桔梗、龙胆草等中药材1000余亩。”之后,杨正林又在林下试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
经过多方走访,调研,2020年杨正林决定扩大中药材黄精的种植规模,但是幼苗价格让他犯了难,思来想去,杨正林一家商议后决定自己培育黄精苗。
“这是一项新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杨大军成为育苗的主力,从1亩地开始,翻土、平地、播种、浇水、施肥……每一项细节杨大军都不敢有半点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播下的黄精种子终于发芽了。
轻轻用手指扒开土层,一个个硕大的黄精呈现在记者面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杨正林一家种植的100余亩的黄精已经可以出土销售。“去年我们育了50亩的黄精苗,7月份开始,400万株苗就可以移栽种植了,今年把黄精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600亩。”站在开满小红花的黄精种植地里,杨正林讲述着自己的下一步打算。“后面我们也想复制以前种树的模式,到时免费送些给乡亲们栽种,让大家一起用好林下地,挣到更多的钱。”
“种树有收益,林下种植也有收益。”杨正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亩成材林最保守的收益都在1万元以上,如果再过十年,这还得翻倍,加上林下中药材,我们大家荷包一定会更鼓!”
晚上十点,给黄精育苗基地浇完水,杨正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从荒山到绿林再到林下资源利用,数嘎梁子又焕发了新的春天。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