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谢你们不辞辛劳,帮我们解开了多年心结,终于能安心过日子了!”协议签订后,余某对调解人员感激地说。4月1日,镇安县人民法院木王法庭运用多元联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判后再度发酵的共有纠纷案。
“感谢你们不辞辛劳,帮我们解开了多年心结,终于能安心过日子了!”协议签订后,余某对调解人员感激地说。4月1日,镇安县人民法院木王法庭运用多元联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判后再度发酵的共有纠纷案。
该案中,原告余某与被告刘某因家庭共有财产分配长期存在矛盾。2024年底,余某向镇安法院木王法庭提起确认之诉,法院虽已判决老人余某享有涉案房产产权,但双方对涉案房产附属院落、山林土地及其他家庭共有财产依然存在分歧。为彻底解决问题,木王法庭联合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林业站及村委会成立联合调解组,深入一线开展调解工作。调解人员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倾听诉求,全面梳理争议焦点,并组织双方进行“背靠背”“面对面”协商。
调解中,木王法庭依法再次明确房屋产权归属,就其他争议财产,在基本明确事实基础上,初步提出财产分配建议。林业站实地勘测山林土地边界,综治中心解析共有财产分割政策,司法所结合事实情况客观分析案件,引导双方相互理解。调解人员以“围炉共话”方式搭建家庭对话平台,引导继子女回顾老人多年来的辛勤付出,派出所民警从维护家庭和谐角度疏导对立情绪,村委会干部以“分家不分情”的乡俗文化唤起亲情共鸣。经过5个多小时家庭对话式交流,双方最终就房产分割及山林土地使用归属问题达成一致,并现场签订调解协议。协议签署后,村委会迅速协助完成争议财产分割,确保矛盾不反弹、纠纷不复发。
此次调解是木王法庭以“如我在诉”为民情怀深化纠纷源头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木王法庭通过打造纠纷前置化解平台,在村级设立“法官工作室”,网格化治理模式,为诉讼案件做“减法”,为纠纷先行调解做“加法”,推动案结事了向事了人和深化,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温度。(通讯员 周典博 记者 李煜)
(来源:西部法治报)
来源:陕西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