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数据局印发了《2025年数字社会发展工作要点》以及《2025年数字社会领域标志性任务清单》。工作要点聚焦提质增效数字公共服务、智享美好数字生活、推进精准数字社会治理等3个方面部署工作任务。这为公共服务、社会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数字社会建设相关的软件和
意见领袖丨刘玉书
近日,国家数据局印发了《2025年数字社会发展工作要点》以及《2025年数字社会领域标志性任务清单》。工作要点聚焦提质增效数字公共服务、智享美好数字生活、推进精准数字社会治理等3个方面部署工作任务。这为公共服务、社会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数字社会建设相关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这对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来说,这不仅是一份政策指引,更是一张充满机遇的路线图。
一、数字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机会
在数字公共服务领域,高质量数据供给与“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数据共享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加快研发医疗数据的采集、治理与应用平台,并确保隐私保护、数据脱敏等技术的成熟度,以切实保障医疗健康信息的合规共享。同时,在智慧养老和康养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家庭都需要集成化的平台来提供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生活照料等服务,而养老保险、长期照护等系统也需要数据管理与结算的统一支持,这就为云端化和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康养平台带来了显著的市场空间。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教育”改革也已提上日程。智能测评、个性化学习、远程辅导等应用为教育信息化注入了新动力,从中小学到职业培训都可能催生一批教育科技企业的成长。随着社保卡“一卡通”在跨区域落地、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方案的推进,配套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亟待升级,为社保管理、合同签订、保险对接和财务结算提供支持。此外,围绕婚育、残疾人保障等公共服务需求,也需要跨部门数据协同和线上办事系统,这将进一步拓展政务信息化的应用场景。
二、智享美好数字生活的机会
在打造美好数字生活的进程中,文化传承、旅游、消费与文娱等领域将涌现多样化的数字化需求。数据驱动型内容生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生态,都离不开软件企业对于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深耕。智慧文旅方面,AR/VR在博物馆、景区的应用,智能导览、在线票务等服务将大幅提升游客体验和文化传播效率,也为从事相关产品开发与运营的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在线健身、远程赛事活动同样受到政策和市场层面的鼓励,可穿戴设备、智能运动检测、线上打分、互动社区等功能都需要稳定的技术支持。伴随社区数字化的深入,智慧社区和数字家庭建设也正成为新的增长点:社区安防监控、物业缴费、健康监控、智能家居平台将日渐普及,为物联网技术和社区运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精准数字社会治理的机会
在数字社会治理领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及“一网统管”建设将带动大量城市级数字化项目。空间数据采集、GIS平台、数字孪生与模拟仿真技术会逐步融合于城市管理之中,为城市规划、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等环节带来新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基层数据“只报一次”的目标要求,催生了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和流程自动化需求,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统一的报表数据治理平台因此成为关键抓手。乡村治理数字化则在农村电商、农业大数据、政务服务等方面孕育新机遇。住建与生态环境数字化、绿色数字空间建设、智慧交通出行都在政策指引下不断深化:BIM(建筑信息模型)、IoT监测、污染源实时监管、碳足迹平台、智能信号灯控制、共享出行平台等技术形态不仅能助力传统行业升级,也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了多元的技术输出与生态构建途径。
四、抓住数字社会建设新机遇需注意三点
在以上数字社会建设众多需求的驱动下,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一是要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融合研究,提供平台化、场景化和生态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对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深度赋能,需要企业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以及AI算法落地方面具备稳固实力,同时要不断完善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等环节,以赢得政府和行业客户的信任。二是面对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互联互通需求,具备输出标准化技术平台与接口规范的企业往往更具规模化竞争优势。三是为更好地落实区域协同,企业也可结合各地经济结构与产业特点,从示范项目和试点工程入手,将成熟的技术和应用模式逐步推广。
总体而言,伴随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机遇将更加多元且具备长期可持续性。只有在深耕技术、紧贴政策指引、与多方协同共赢这三大方面下功夫,才能在新的数字化浪潮中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