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这个偏僻山村,当真“藏”着一支岳飞后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0:26 2

摘要:道观山下,溪流潺潺流淌,一行白鹭落在刚翻耕过的水田惬意觅食,成群的鸭子喧闹着扎进水里撒欢,远处的“育秧工厂”正在播下新农业的种子……在湘南的乡野之间,衡东县石滩乡真陂村静静隐匿于时光深处。一株傲然挺立的古重阳木,宛如忠诚的守望者,默默见证着岳飞后裔们数百年来的

■文/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罗文鹏

道观山下,溪流潺潺流淌,一行白鹭落在刚翻耕过的水田惬意觅食,成群的鸭子喧闹着扎进水里撒欢,远处的“育秧工厂”正在播下新农业的种子……在湘南的乡野之间,衡东县石滩乡真陂村静静隐匿于时光深处。一株傲然挺立的古重阳木,宛如忠诚的守望者,默默见证着岳飞后裔们数百年来的辛勤耕耘。

粗壮的古重阳木。

不过,好奇与质疑的声音始终围绕着这个村落。“你们真的是岳飞的后人吗?”在岳飞文化青年推广者、岳飞第35代孙岳子人的微信公众号评论区,一位网友曾如此直率地发问。

原本生活在江南富庶之地的岳飞后裔,为何会现身于湘南这处偏僻山村?是为了逃亡隐居,还是另有隐情?在四月的一个明媚春日,我们踏入这个山村,探寻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衡阳市区出发,过江东,走泉溪,大约1小时的车程,便能抵达真陂村。

一路上,山峦与溪流交织,地势起伏连绵。眼前的村落,可以用“石三多”形容:石头山连绵不绝,碎石地随处可见,就连石头缝里都“藏”着许多水塘!“石头成滩”的地名传说,在现实中仍能找到蛛丝马迹。

在真陂村乃至整个石滩乡,外表呈红色的紫色砂页岩极为常见。其俗称“见风消”,不易涵养水分和养料,是土地贫瘠的代名词。幸运的是,星罗棋布的水塘为山村“逆天改命”——它们蓄积充足的水资源,灌溉大片田地,得以供养日益增长的人口。

“嫁女看娘,种田看塘。”这句在当地世代流传的俗语,生动地体现了水塘的重要性。真陂村党总支副书记岳辉煌介绍,村内有中型水库(白泥塘)1座,大小鱼塘296口,总水域面积近1200亩。比较有代表性的大水塘,有沈陂塘、绿陂塘、石灰塘。

据说,岳氏祖先正是看中了沈陂塘,才决定在此扎根。这口塘最宽阔时水面达60多亩,周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因而被称为“沈陂大塘”。岳辉煌讲述,先祖们以大塘为中心聚居,在塘边修建祠堂,深挖塘底扩容,提升灌溉能力。他们还在塘中央挖掘深井,即便遭遇大旱之年,井水也从未干涸。

站在沈陂塘边,岳辉煌努力回忆着通往塘中央的石阶步道,以及那口永不干涸的古井。曾经辉煌一时的老祠堂,如今已化作一片废墟。

道观山下,一棵需四个成年人合抱的古重阳木枝繁叶茂。一位岳姓村民说,这棵树是沈陂塘岳氏开派祖先亲手栽种,至今已有数百年树龄。更传奇的是,有一年它遭雷电击中,掉落的木块竟成了制作碾米工具的好材料。

当地的山塘系统引起了不少人的研究兴趣。有人发现,紫色砂页岩风化后形成的山塘水生态环境,竟与贵州茅台镇的赤水河有相似之处。地表水和雨水溶解了红壤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造就了纯净甘甜的水质,孕育出肉质鲜嫩的“真塘鱼”,成为当地的标志性特产。

然而,真陂村的神秘面纱并未完全揭开,尤其是这个家族与村落的历史,仍有诸多谜团。岳飞的后裔究竟为何而来?又是什么时候抵达此地的呢?

“村里有没有保留老族谱?”当岳辉煌给出肯定的答复时,我们走遍大半个村子的疲惫身躯,又瞬间打满“鸡血”。

重修的真陂村岳氏宗祠,里面供奉着岳飞像。

在几年前重修的祠堂内,岳春华、岳新华等当地几位颇有名望的老人早已等候多时。一套沉甸甸的民国四修族谱,庄重地存放在缠着红布的樟木箱子里。打开木箱夹板的瞬间,一股浓郁的古老墨香扑面而来,岳子人不禁感叹:“老祖宗说的‘靠谱’‘有谱’,原来就是这个意思!”

民国时编修的《岳氏族谱》。

沈陂塘岳氏从岳飞之父岳和算起,迄今已延续37代。族谱清晰地记录了两次家族大迁徙:一次是在元朝末年,第十二派祖先“由太和避伪汉鄱阳之战,奉父母迁居湖南衡州府衡山县静谷”;一次是在明朝中期(1387年—1458年之间),第十五派祖先“由县静谷迁殷字之沈陂塘”。

鄱阳之战,发生在公元1363年的鄱阳湖及其周边区域,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支反元势力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战役战况惨烈,所及之处生灵涂炭,百姓四散奔逃。居住在江西太和(今泰和)鄱阳湖边的岳氏族人,便是在这一年迁居衡山县静谷冲。

岳氏族人迁至衡山后,为何又要再次迁徙?当时衡阳地区并未发生大的动乱,这一迁徙原因在族谱中也没有明确记载。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任湖北巡抚的杨健受邀为沈陂塘岳氏一修族谱写序,对岳氏族人频繁迁徙的历史有所解读。他提到,“安土重迁,非其本志”,人们并非天生喜欢迁徙,“或苦于兵燹,或迫于凶荒,或因仕宦而寄籍他所,或缘贸易而客于远方”。此外,“生齿日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即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原有的土地空间愈发拥挤,不得不外出开辟新的家园。

岳辉煌认同杨健关于“生齿日繁”的解释。他介绍:“第十四派祖先端隆公生有八子,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其中五个儿子离开衡山县静谷冲,最终定居在沈陂塘及其他更远的地方。”

族谱中的《祠堂图》,勾勒出古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从族谱留传下来的《祠堂图》来看,沈陂塘岳氏祖先对“新家园”非常满意。这里山环水绕,一条自西向东的白河,在群山下绵延数里,形成地势平坦的白水町,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通过对零星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的梳理,我们逐渐拼凑出真陂村岳飞后裔跨越千年的“迁徙地图”。

追根溯源,他们属于岳飞之孙岳甫(一说岳震)一脉。沈陂塘岳氏族谱记载,当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甫随叔叔们逃亡至湖北黄梅县,改姓“鄂”,及至宋孝宗为岳飞父子平冤昭雪,方才恢复真姓名回到杭州。后来,他们因派驻外地做官先后迁居江苏宜兴县、江西泰和县,为躲避元末战乱又迁徙到衡山县静谷冲,为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最终来到今天的真陂村。

此后的数百年间,他们中的分支因为战争、任职、灾荒、经商等原因,又踏上迁徙之路,扩散至衡阳、衡南、耒阳及周边的湘潭、郴州,远迁至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

这个家族千年辗转迁徙,如同中国文明长河中的涓涓细流。虽历经无数艰难,却始终坚韧不拔,一次次在新的地方“满血重启”。透过历史的缝隙,我们能看到他们为子弟兴办义学、在县城购置寓所“陪读”的身影,能看到他们世代传习岳家拳的矫健身姿。他们的“朋友圈”里,有杨健这样名冠湖湘的大人物,有主讲石鼓书院的常大湘等地方大儒,举人、进士、教谕、知县、翰林院修撰等名人雅士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是岳飞崇文尚武家风的传承,是耕读传家积累的深厚底蕴。

真陂小学的围墙上,有“奋发图强、精忠报国”几个大字。

如今,真陂村总人口3800多人,岳姓人口约占三分之一。岳辉煌透露,第六次族谱编纂工作已经启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岳飞精神、将“真塘鱼”打造成养殖业中的“茅台”,成为了他们热议的新话题。

当探访结束时,午后的暖阳打在真陂小学的围墙上,“奋发图强、精忠报国”几个大字显得熠熠生辉。(编辑:钟文婷)

来源:掌上衡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