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再掀巨浪!中国暂停接收波音,全球航空业格局面临重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6:50 2

摘要:2025年4月15日,一则来自彭博社的爆料震动全球:中国已要求国内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并停止采购美国航空零部件。这一决策的背景直指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对美加征125%关税后,波音飞机及零部件的综合税率飙升至126%-130%,单机成本从1.1亿美元暴涨

——波音市值蒸发50亿,国产大飞机能否扛起“去美国化”大旗?

2025年4月17日 今日头条特稿

---一、关税重锤下的“断交”信号:波音飞机交付全面冻结

2025年4月15日,一则来自彭博社的爆料震动全球:中国已要求国内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并停止采购美国航空零部件。这一决策的背景直指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对美加征125%关税后,波音飞机及零部件的综合税率飙升至126%-130%,单机成本从1.1亿美元暴涨至2.3亿美元,彻底击穿航司采购底线。

关键数据冲击波:

- 波音股价暴跌:消息公布当日,波音股价下跌2.4%,年内累计跌幅超10%,市值蒸发50亿美元。

- 订单冻结危机:中国三大航(国航、东航、南航)原计划2025-2027年接收的179架波音飞机(含737 MAX、787系列)陷入停滞,厦门航空、海南航空等波音依赖度超80%的航司面临运力缺口。

- 供应链断裂风险:波音在华36家一级供应商年采购额达18亿美元,中航工业等企业提供的787机型复合材料部件占35%,若反制扩大,全球供应链将雪上加霜。

---

二、中国航司的“断臂求生”:租赁、空客与国产飞机的三重替代

面对波音交付危机,国内航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1. 租赁市场抢滩:南航紧急中止10架波音787-8的出售计划,吉祥航空推迟接收1.2亿美元的787-9,转而租赁空客A350填补运力,但月租金或上涨15%-20%。

2. 空客“躺赢”:空客天津总装线产能提升至每月10架,2024年对华交付量激增60%,其A320neo、A350机型成最大受益者。

3. C919加速上位:中国商飞2025年计划量产75架C919,三大航优先采购国产机型,但发动机(LEAP-1C)和航电系统仍依赖美法技术,国产CJ-1000A发动机预计2030年才能实现自主替代。

行业暗战:瑞安航空CEO放话称,若C919价格竞争力达标,将直接下单采购,国产飞机首次获得国际主流航司认可。

---

三、波音的“至暗时刻”:从技术信任崩塌到地缘博弈牺牲品

波音的困境不仅是关税战的产物,更是其自身质量危机与政治裹挟的必然结果:

- 安全信任瓦解:2019年737 MAX停飞事件后,中国再未新增波音订单;2024年舱门脱落事故再次重创品牌信誉。

- 市场份额流失:中国未来20年8830架新机需求中,波音已被空客和C919瓜分。空客天津工厂年产能稳定,C919计划2030年全面替代波音单通道机型。

- 供应链反噬:美国对航空铝材加税推高本土制造成本,达美航空宣布2025年仅接收10架空客飞机,拒付波音关税溢价。

---

四、国产大飞机的“危与机”:供应链自主化与全球标准之争

C919的崛起被视为中国航空业的里程碑,但其挑战同样严峻:

- 技术卡脖子:40%核心部件依赖进口,LEAP发动机国产化仍需5年,航电系统(霍尼韦尔)、起落架(德国利勃海尔)等关键技术尚未突破。

- 适航认证壁垒:C919尚未通过欧美适航认证,短期内难以进军国际市场,中俄合研的C929宽体机则瞄准波音787、空客A350的腹地,试图以“双通道战略”破局。

- 备件囤积战术:中国航司囤积超4000架波音飞机备件,推动国产替代,例如中航工业AFDX交换机替代霍尼韦尔产品,但短期内仍难完全“去美国化”。

---

五、全球航空业变天:从“ABC三国杀”到供应链区域化

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

- 空客垄断隐忧:若中国完全倒向空客,议价权可能丧失,因此国产飞机必须开辟“第三条道路”,利用法美矛盾构建多元供应链。

- 美国制造业之殇:波音困境折射出美国高端制造业的脆弱性——政治博弈中,企业沦为牺牲品。特朗普关税大棒反伤本土航空业,达美、美联航等呼吁政府豁免关税。

- 东南亚新战场:中国加速与越南、印尼合作,推动航空零部件“去美国化”,东南亚或成中美技术转移的缓冲带。

---

结语:没有赢家的战争,普通人如何买单?

关税战本质是政治与经济的角力,而普通人正为这场博弈支付隐形成本:

- 机票涨价风险:零部件短缺推高维护成本,中小航司或通过涨价转嫁压力,快递物流费用也可能上涨。

- 就业结构调整:波音供应链裁员与国产飞机制造业扩招并存,技术工人面临转型挑战。

正如美国前波音工程师所言:“我们教会了中国造飞机,却没想到徒弟成了最大的对手。”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不是谁击垮谁,而是全球化裂变下,产业权力不可避免的重新洗牌。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