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杂草丛生的乡野角落,一株其貌不扬的植物,却承载着千年的民间智慧。它叶片皱如蟾蜍皮,名字土气甚至略带“丑萌”,却是中医典籍中的常客。今天让我们揭开蛤蟆草的神秘面纱。
在杂草丛生的乡野角落,一株其貌不扬的植物,却承载着千年的民间智慧。它叶片皱如蟾蜍皮,名字土气甚至略带“丑萌”,却是中医典籍中的常客。今天让我们揭开蛤蟆草的神秘面纱。
蛤蟆草因其叶片凹凸不平、形似蟾蜍皮肤而得名。
别名:荔枝草、皱皮草、沟香薷
科属:唇形科鼠尾草属
特征:全株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茎方形,根系发达,具强烈药香。
叶:基生叶莲座状,长椭圆形,边缘钝齿状,叶面深绿、布满网状凹凸纹理,触感粗糙如砂纸。
花:春夏抽薹,开淡紫色至蓝紫色小花,轮伞花序组成穗状花枝,形似迷你薰衣草。
果:小坚果倒卵形,表面具瘤状突起,成熟后自然脱落,随风传播。
分布范围:遍布我国南北,田埂、荒地、河滩、石缝皆可扎根。
适应能力:耐严寒酷暑,干旱、贫瘠土壤中仍能繁茂生长。
《本草纲目》:“凉血解毒,利咽消肿。”
《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去瘀血,散毒疮。
蛤蟆草的存在,是对“以貌取人”最生动的反驳。它无需肥沃土壤与精心呵护,却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默默进化出抵御严寒、治愈伤痛的力量。下次遇见这株“皱皮小将”,不妨俯身轻触——那凹凸的叶脉里,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古老密码。
---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