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植花生要实现高产,生长期的管理尤为关键,需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种植花生要实现高产,生长期的管理尤为关键,需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科学水肥管理:保墒控水+精准施肥
1. 水分调控
幼苗期:适度控水,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旱能力。
花针期至结荚期:需水量最大,保持土壤湿润(田间持水量60%~70%),干旱时及时灌溉,但避免积水烂根。
成熟期:减少浇水,促进荚果充实,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
2. 合理施肥
基肥为主:整地时施足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搭配磷钾肥(如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追肥关键期:开花后增施钙肥(石膏粉10公斤/亩),防空荚;结荚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促进籽粒饱满。
控氮防徒长:避免过量氮肥,若植株过旺,可在盛花期后喷施多效唑控高。
二、及时中耕培土:促下针+防烂果
1. 中耕松土
幼苗期至开花前中耕2~3次,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注意浅耕(3~5厘米),避免伤根。
2. 培土迎针
在盛花期后、下针前进行培土,将行间土壤壅至植株基部,缩短果针入土距离。
培土高度3~5厘米,形成垄沟,利于排水防涝,减少烂果。
三、病虫害绿色防控:早防早治+综合管理
1. 常见病害防治
叶斑病/锈病:发病初期喷施苯醚甲环唑或代森锰锌,间隔7~10天连喷2~3次。
根腐病:轮作倒茬,播种前用多菌灵拌种,发病时用恶霉灵灌根。
2. 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播种时沟施辛硫磷颗粒剂,或收获前20天用毒死蜱灌根。
蚜虫/红蜘蛛:喷施吡虫啉或阿维菌素,保护天敌(如瓢虫)。
3. 综合措施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滋生;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采用黄板诱杀、灯光诱捕等物理防治,减少农药使用。
辅助技巧:适时控旺+适时收获
控旺促果:植株高度超过40厘米时,摘除主茎顶心或喷施烯效唑,抑制营养生长。
收获时机: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荚果网纹清晰时采收,避免过熟果柄易断。
总结:通过水肥精准调控、培土促针入土、病虫害综合防控三大核心措施,配合适时控旺和收获,可显著提升花生结荚率和饱满度,实现稳产高产。建议结合当地气候和品种特性灵活调整管理方案。
来源:农民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