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用的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商务楼宇共计370余栋。这些商务楼宇中,不仅诞生了数十栋税收“亿元楼”,更孕育出“上下楼即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
当城市土地开发逼近“天花板”,西安选择“向天空要答案”。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用的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商务楼宇共计370余栋。这些商务楼宇中,不仅诞生了数十栋税收“亿元楼”,更孕育出“上下楼即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
“向上生长”。这场静默的立体化转型背后,是城市治理智慧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破局:
从“独舞”到“双人舞”
提起西安的楼宇经济,绕不开高新区的商务楼宇。
2024年末,西安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的摸底调研显示,高新区在运营中的商务楼宇达131栋,总建筑面积达976.65万平方米,占全市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的 41.55%。
超甲级写字楼中晶科技广场堪称其中的代表。这座位于高新区团结南路的商业综合体,由两栋 23 层写字楼和一栋洲际酒店组成。自 2016 年投入运营以来,便凭借高标准配置与国际化运维,吸引了大批世界 500 强及行业头部企业入驻,入驻率始终保持高位。
西安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副秘书长高阳认为,中晶科技广场之所以能保持这么好的“战绩”,秘诀在于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国际一线品牌硬件配置,到引入国际化运营机构提供智慧运维服务,让企业“拎包入驻即享全球标准”。
这样的“标杆楼宇”背后折射出西安楼宇经济的三次跃迁 :
改革开放初期,西安楼宇经济1.0时代以“空间租赁”为主;千禧年后,城市综合体引领2.0时代;如今,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空间+产业+运营”的3.0时代成为主流。
对此,集群智库院长匡洪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楼宇经济1.0、2.0时代,是楼宇运营商在跳‘独舞’,那么到了3.0时代,政府和楼宇运营商必须彼此赋能合作,共同构建产业生态,跳好‘双人舞’。”
西安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的专家对“双人舞”进一步阐释:“政府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
中晶科技广场外观。
聚链:
从“新区标杆”到“老城焕新”
夜幕降临,灞河之畔的甲级商务楼宇浐灞外事大厦依然灯火通明。这里正孕育着我市跨境电商行业的“顶流”——西安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
晚上9点,来自伊朗的留学生玛利亚准时坐在镜头前,热情洋溢地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临潼石榴酒、韩城花椒、旬邑蔬菜等陕西特色农产品。在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像玛利亚这样的外籍主播还有近40位。
直播间聚光灯背后,是西安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从人才培养到供应链打造的全产业链布局。园区自己培养主播、自己做供应链……目前已经形成直播基地、供应链基地和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相互赋能的运营模式。
实训基地先后与西安外国语大学等14所高校达成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供应链基地链接起了全国100多个保税仓,为园区直播基地的11个直播间提供丰富的货源,助力“陕派”直播买全国、卖全球。
聚集小生态,发展大产业。这场构建“企业孵化+人才培养+金融赋能+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完整产业链的实践,成绩斐然。据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负责人陆雯介绍,截至目前,共有38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国内电商企业28家,跨境电商企业10家,入驻企业内外贸年交易额达1亿元左右。
如果说浐灞用“跨境电商直播”连接全球,打造楼宇经济新业态,那么碑林则选择用“智力富矿”激活沉睡空间,让老城区产业升级,实现“老树开新花”。
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聚链成势。
前身为碑林区机关办公大楼的西安创新设计中心,经改造后于 2016 年 7 月开园。如今,这里已聚集企业 145 家,累计孵化企业 976 家,其中不乏规上、省级专精特新等各类优质企业。
“碑林区有几个西北之‘最’——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单位面积产值最高,发展楼宇经济,向空间要效益,提升单位面积产出,势在必行。”楼宇管理方西安碑林环大学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胡利娟表示。
依托辖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7所高校,131家各类科研机构,129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4名两院院士等聚集的“智力富矿”,西安创新设计中心深化“技术创新—概念验证—深度孵化—重度赋能”的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辖区有这么突出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招引企业时,我们按照区上聚焦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引进并培育了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大数据、区块链、‘数字+’等几个主要的硬科技产业链。”胡利娟说。
西安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在培训外籍主播。
赋能:
政府从“管理者”到“共舞者”
西安楼宇经济的进阶,离不开政府角色的深刻转变。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要数碑林区“助企帮帮团”的实践。
为了全面推动楼宇长制各项工作落地见效,2024年11月底,文艺路街道整合辖区党建、税务、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发展、社区服务、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力量,组建“助企帮帮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
自成立以来,“助企帮帮团”已走访企业400余家,帮助解决融资、政策申报等问题30余项,让企业感受 “问题有人管、发展有人帮”的温度。
而距离文艺路仅数公里之远的解放路沿线上,一场推动“商贸经济”向“楼宇经济”迈进的商务化转型,正在新城区悄然上演。
2023年,新城区回购苏宁易购广场和悦荟广场,启动改造更新,分别打造“复兴商务中心”与“解放数创广场”。
“区上制定出台了《解放路数字经济聚集区招商导则》,明确了解放路商圈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战略定位。”西安新城城市更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于吉祥说。
于吉祥介绍,苏宁易购广场的改造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楼宇的招商工作也在推进中,“7楼引进了云上陕西;6楼整租给了世界知名的混合办公解决方案提供商IWG集团,他们旗下的SPACES品牌准备在这里做高端共享办公;5楼、4楼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业态,正在和一些国企、上市公司等对接……”
悦荟广场则另辟蹊径,将市场定位瞄准数创类企业小面积办公需求。该广场负责人徐霏介绍,项目走的是商办结合的路子,一方面保留了餐饮、影院、健身房等业态,一方面又引入了政务服务、联合办公等机构和企业。
在新城区这场楼宇经济的商务化转型中,徐霏和于吉祥有着共同的期许:让老城区不仅留住记忆,更要留住年轻人的脚步。
改造后的悦荟广场引入了新的企业。
未来:
在“立体城市”中培育新质生产力
西安的楼宇经济正呈现出清晰且蓬勃的发展态势:
——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西安中轴线所属区域税收过亿元的商务楼宇已达全市的50%,集聚了金融、科技研发、生物医药、软件信息及商贸服务等优质产业龙头企业,构建起高效且极具竞争力的产业楼宇生态,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
——服务能级实现跃升。从“政策宣讲会”到“产学研金对接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楼宇服务活动,更加精细对接企业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搭建一站式楼宇信息平台、健全楼宇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实施楼宇分类施策等举措,不断提升楼宇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绿色智慧化转型提速。新建楼宇普遍采用智慧管理系统,推动楼宇节能减排,大力开展绿色认证。借助技术革新、政策赋能和市场化运营模式,促使楼宇经济从单一节能改造向全生命周期绿色智慧化转型。
楼宇经济的故事,本质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叙事。当政府与市场共跳“双人舞”,当物理空间升维为产业生态,西安正以“立起来的开发区”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答卷。
这场“向上的攀登”,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刷新的高度。
我们以独特的视角注视城和人的点滴变化,解读政务信息、紧贴民生关切,分享想法和见解,记录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美好图景,期待与您共享、共情、共鸣。
来源:西安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