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面锦旗看海洋生态保护的全民参与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2:20 2

摘要:4月15日上午,海南省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将印有“真诚守护碧海蓝天,执法神速守卫珊瑚”的锦旗送到儋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支队。

一面锦旗,一段故事。

据南海网近日的报道,4月15日上午,海南省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将印有“真诚守护碧海蓝天,执法神速守卫珊瑚”的锦旗送到儋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支队

海南省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向儋州执法部门赠送锦旗。记者 李绍远 摄

而这一幕的起因,源自不久前的3月29日,当晚8时许,海南省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接到志愿者反馈,称有网友发布的视频中,清晰记录一名男子从海中大肆采挖大量活体珊瑚礁的违法行径。

海南省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随即启动调查机制,精准定位其作案地点为儋州市叶榕海滩,于是将关键线索移交给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儋州市综合执法局等相关主管部门。

第二天的3月30日,儋州市公安机关果断立案侦查,迅速锁定并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儋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支队、海洋执法支队也协同儋州市森林公安分局赶赴儋州排浦镇叶榕海滩,做了取证工作。

这起盗挖活体珊瑚礁的违法行为,仅用一天时间就被侦办处置完毕。

海底珊瑚礁 资料图

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有关数据显示,珊瑚礁在全球尺度上预计每年可固定 9 亿吨碳,于是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珊瑚礁又是最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工业革命以来的诸多生态问题使得全球近 1/3 的造礁珊瑚濒临灭绝,珊瑚礁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珊瑚“白化”频度且严重度不断上升。

这也是今天国内外众多相关法律保护珊瑚礁的重要原因。

如何去保护?必然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儋州珊瑚盗采案的成功处置,就展示了多方协作模式的有效性。这一案件中,民间环保组织、网络志愿者、农业农村部门、综合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形成了高效协同的保护网络。

志愿者提供第一手线索,环保协会发挥其专业性和灵活性,迅速定位案发地点,体执法机关则快速响应介入处置。这种“民间发现、专业评估、执法跟进”的协作机制,正是现代环境治理的“模板”。

然而,单纯依靠执法打击恐怕只是治标之策。此次案件背后潜藏着一个更深刻的问题,那就是活体珊瑚礁被盗挖上来之后干什么?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于是,要根治珊瑚盗采问题,必须采取“供给侧”与“需求侧”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加强对源头采挖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整治珊瑚交易市场。

珊瑚保护本质上是一场与人类短视行为的较量,是对我们生态文明的考验。从此次案件可以看出,我国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珊瑚保护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而执行的效力源于全社会的认同与参与。

每一位公民都可以成为海洋生态的守护者,选择不购买珊瑚制品,举报违法行为,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甚至只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正确的环保理念,都是一种贡献

海洋生态保卫战,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保护海洋生态,依然任重道远。当环保组织、政府部门和普通公民形成合力,当法律利剑与公众意识共同作用,当市场需求被正确引导,或许珊瑚生长鱼群遨游、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场景才会长久出现。

来源:三点五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