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心血管是否堵塞,是做CT好还是做造影?90%的人选错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2:27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学知健康

编辑 |学知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如果你怀疑心脏出了问题,还在犹豫做CT还是造影,那你很可能已经走错第一步了。很多人觉得CT更安全、造影更吓人,选检查就像买彩票。但心血管不是靠“感觉”选检查方式的,一旦堵了,命也可能“堵”住。

先告诉你一个真相:心血管病是中国人最大的死因,远超癌症。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统计,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3.3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每年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4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

你没看错,心血管病比癌症更致命。很多人以为抽个血、做个心电图就能查出心血管堵没堵,这是大错特错。心电图只能看到心脏“当下”的电活动情况,不一定能发现慢性堵塞。

抽血查个“血脂”也只是风险筛查,和“你到底堵没堵”没直接关系。真正能查清楚血管有没有堵、堵了多少的检查,主要就两种: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

那到底该选哪个?这里很多人就选错了。不少人一听说造影要插管、打造影剂,还可能有并发症,就立刻退缩,转头就去做冠脉CT。

但你知道吗?CT查出来“疑似堵了”之后,最终还得做造影确认。也就是说,你花了钱、挨了检查、等了结果,最后还是得做你一开始不想做的那个。

冠脉CT和冠脉造影的区别,很多医生都说不清楚。CT是无创检查,主要用来“筛查”。它像拍照片,看的是血管有没有明显钙化、狭窄。

但它的分辨率有限,遇到中度狭窄(比如50%-70%)时经常“看不清”。这种情况下,结果往往写着“疑似狭窄”“建议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就是造影

造影才是“金标准”,直接看血管里面的“真实情况”。造影不是拍照片,是“直播内窥镜”,通过手腕或大腿根部穿刺,把导管送入心脏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实时观察血管是否狭窄或堵塞。

如果发现严重堵塞,还可以当场放支架,一步到位。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已经有症状、医生高度怀疑是心血管问题,直接做造影才是最有效、最节省时间的做法。

很多人担心造影风险大、不安全。这个担心得对也不对。确实,造影是有创检查,有1%左右的并发症风险,比如过敏、出血、血管损伤。

但在正规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造影的安全性非常高,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而CT虽然“无创”,但如果你有心率快、钙化严重、支架术后等情况,CT的准确率就会大打折扣。

说得再直白一点: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自己有没有心血管病、完全没症状、也没高危因素,做CT筛查没问题。但如果你已经有症状,比如胸闷、胸痛、活动后气喘、家族有心脏病史,再做CT就是耽误诊断。

耽误的不是时间,是命。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就说了:心血管病的黄金干预期很短,发作后90分钟内没有处理,死亡率飙升。所以,如果你已经怀疑有问题,就别犹豫,直接做造影,别在CT上绕弯路。

有人说:“那万一我做了CT,结果是好的呢?”听好了,这种“好结果”也可能是误判。冠脉CT对中间程度狭窄判断模糊不清,经常低估堵塞程度。有研究发现,CT判断为“中度狭窄”的患者中,超过一半在造影时被发现是重度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做完CT说“没事”,结果没过几天就心梗了。不是检查错了,是你查错了检查。医学讲究的是精准,不是“差不多就行”。心血管堵塞不是儿戏,选错检查,后果真的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你还在犹豫,就记住这句话:CT是筛查工具,造影是诊断武器。你是要了解风险,还是要确定病情?答案很明显。再多说一句:别拿“无创”当借口,拿命去赌检查方式。很多人怕“有创”的造影,结果等病发了直接进ICU,想做造影都来不及。

总结一句话:没有症状、低风险人群可以考虑做CT;有症状、高风险人群必须优先做造影。别再选错了。

资料来源:
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R].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②. 王辰. 冠心病介入诊疗指南解读[J].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5): 401-406.
③. 贺晓燕. 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1): 33-35.

来源:学知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