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们把大脑比作一部精密运转的超级计算机,那它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被“垃圾燃料”填满。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瞬间: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
1.常吃高脂高糖食物:
让大脑变“迟钝”
如果我们把大脑比作一部精密运转的超级计算机,那它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被“垃圾燃料”填满。
参考文献 1:进食对认知的影响(迷走神经、瘦素都可以影响 BNDF)
该综述引用的一个动物实验里,研究人员曾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小鼠三周,就发现小鼠的海马体区(大脑中主管学习和记忆的“中枢”)就出现了 BDNF 表达下降和突触可塑性受损的情况,伴随认知能力的减退。
2.久坐不动:
让大脑“掉容量”
你也许知道,久坐不动会让人发胖,心血管出问题,但你可能不知道,它还会让大脑“缩水”。
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监测 142 名健康日本成年人的脑成像发现,缺乏运动与大脑灰质体积下降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尤其是在控制情绪、记忆和决策的关键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这些区域“掉容量”,意味着你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起伏大,甚至出现记忆力衰退。
3.睡得太少:黑眼圈只是表面,
大脑才是受害者
“睡个好觉”这件事,可能是你保护大脑最被低估的方式之一。
长期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大脑多个区域的灰质体积减少,包括负责专注、记忆和情绪调节的岛叶、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等区域。这些改变并不仅仅出现在老年人或失眠症患者身上,在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中同样可见,可以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和工作表现。
4.情绪持续低落:
让大脑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人们常说“情绪影响身体”,而坏情绪对大脑的打击尤为深远。
长期处在抑郁、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中,大脑并不是“心情差”这么简单,而是会真正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比如海马体萎缩、小血管发生病变。[5]这背后,有一个被低估的“隐形杀手”——慢性低度炎症。
5.一个人过:
孤独也会“吃脑子”
孤独不只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慢性“神经耗损”。
研究发现,长期独居或缺乏社交联系的人群,其大脑灰质体积显著低于社交活跃者。尤其是与情绪调节、幸福感密切相关的脑区,如前扣带皮层和顶叶联合区,在独居人群中更容易萎缩。
6.饮酒过量:
慢性中毒式“脑萎缩”
不少人日常都喜欢喝酒,殊不知酒精可能正在悄悄地在你的大脑里“掏空地基”。
长期高强度饮酒与大脑多个区域灰质体积减少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决策、注意力和情绪调节有关的前额叶皮层、扣带回、颞上回和岛叶等区域。[4]这些脑区一旦萎缩,不仅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还可能让情绪变得更不稳定,甚至出现行为冲动。
7.忽视大脑需要的营养素:
慢性缺乏、慢性受损
别以为“吃饱了就行”,吃得对,才是对大脑真正的供养。
大脑是全身最“耗能”的器官之一,每天要消耗人体约 20% 的能量,对各种营养素的依赖也极高。缺乏特定营养,不仅会让你没精神,更可能慢慢侵蚀你的大脑功能。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
来源:科学减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