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英烈】青春热血铸丰碑:肖凤阶的革命之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15:16 2

摘要:肖凤阶,原名肖世鸣,又名肖凤姣,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兜山镇的一个乡村私塾教师家庭。自幼在私塾中接受传统教育,耳濡目染间对知识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理解。然而,那个动荡的时代,国家的积贫积弱、人民的水深火热,让肖凤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青春热血铸丰碑

肖凤阶的革命之路

出身与成长:知识青年的觉醒

肖凤阶,原名肖世鸣,又名肖凤姣,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兜山镇的一个乡村私塾教师家庭。自幼在私塾中接受传统教育,耳濡目染间对知识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理解。然而,那个动荡的时代,国家的积贫积弱、人民的水深火热,让肖凤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必须投身到更广阔的革命洪流中去。

位于富顺县兜山镇瓦窑村的肖凤阶事迹陈列馆

1920年,肖凤阶来到邓关镇的一个盐号当学徒。这段经历让他亲身感受到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与苦难,也激发了他内心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他开始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劳苦大众谋福祉。

投身革命:从学徒到工人运动领袖

1927年,他参加了刘伯承在泸州主办的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的学习。在这里,肖凤阶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军事与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认识到了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与崇高。同年,肖凤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踏上了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征程。

学习结束后,肖凤阶受党组织委派,前往自贡盐场开展工人运动。自贡盐场,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之一,汇聚了大量的工人。然而,工人们却长期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肖凤阶深知,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团结工人群众,组织起来与资本家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1928年秋,肖凤阶以高硐炭商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人运动并传播盐场工人夜校传播马列主义。图为高硐炭商小学旧址。

为更好地融入工人阶级,肖凤阶脱下书生的长衫,换上一身盐工的粗布衣裳,光头赤脚,与工人们一起挑煤炭、车盐水、担咸土,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与尊重,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肖大哥”。在肖凤阶的组织与领导下,盐工们逐渐团结起来,成立了工会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反对资方压迫、争取工人权益的斗争。他们清除了工会中的内奸,成功地开展了反对资方随意解雇盐工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斗志。

肖凤阶领导大坟堡工人向资本家示威之处(井商会旧址)

英勇就义:用生命诠释信仰的力量

1929年,革命形势风云变幻。中共自贡特区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发动以自贡盐场为中心的全体盐业工人总同盟大罢工,旨在争取改善盐工待遇,扩大工会组织。肖凤阶作为罢工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投身于罢工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然而,由于叛徒的出卖,8月10日,肖凤阶在活观音庙内召开罢工准备会议时,不幸被捕。

肖凤阶、方士廷被捕地,大安活观音庙旧址

在敌人的审讯中,肖凤阶遭受了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坚守党的秘密,保护了其他同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定地说:“砍头有什么可怕!怕砍头就不参加共产党!”他的英勇无畏,让敌人胆寒,也让在场的工人们深受感动。

烈士牺牲后,工友为肖凤阶谱写的歌曲

8月21日,肖凤阶被敌人押赴刑场。在前往刑场的途中,他大声呼喊口号,向围观的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高唱《国际歌》,吸引了数千名盐工前来送行。敌人见状,惊恐万分,担心引起更大的骚动,便仓促地将他杀害于大安周家冲。他的葬礼空前隆重,数千名工人前来送行,棺木后狮灯龙灯缠着孝布,鞭炮声震耳欲聋。肖凤阶,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革命者,用他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与信仰。

自贡市烈士陵园盐场魂雕塑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