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巨大经济效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16:59 3

摘要:葡萄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种植技术一直是种植户关注的热点。在雨季,葡萄架上的葡萄往往由于淋雨造成腐烂和损坏,葡萄避雨的问题就成了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多雨地区,葡萄的栽培常面临病害严重、果品不佳、产量降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通过

新研究揭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巨大经济效益

刘晶莹

葡萄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种植技术一直是种植户关注的热点。在雨季,葡萄架上的葡萄往往由于淋雨造成腐烂和损坏,葡萄避雨的问题就成了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多雨地区,葡萄的栽培常面临病害严重、果品不佳、产量降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通过搭建避雨设施,从而改善葡萄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实施细节、管理技术以及效益分析等,希望对广大种植户发展葡萄产业有所帮助。

1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优点

1.1 降低病害发病率

葡萄的许多病害都是通过雨水传播的,防止雨淋在葡萄苗上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试验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大大减少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的发生,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可以大大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1.2 减少农药的使用

避雨栽培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奠定生产绿色有机果品基础。生产绿色有机果品,不施用或少施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是基础,同时起到提高果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1.3 提高葡萄品质

避雨栽培可降低葡萄花期降雨对坐果的不利影响,预防后期因降雨引起的裂果,因此可提高葡萄品质。

1.4 调节果园湿度

雨水过多会使果园湿度过大,病菌的滋生和繁殖加快。避雨设施能降低果园湿度,破坏病菌生长的环境,因此可减少病害。

1.5 改善光照条件

避雨设施可以有效改善葡萄树体的光照条件,提高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果实生长发育。

2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2.1 整地建园

选择在向阳面,避开风口,保证充足的光照,同时降低风力对避雨设施的影响,地势开阔、通风向阳、土壤肥力充足、疏松性强、排灌方便的地方。整平土地,做到旱不干、雨不淹。

2.2 选择品种

不同的葡萄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栽培习性,对树高、树龄、结果和果实品质等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选择栽培葡萄品种时,要综合考虑自然气候、农事操作管理、产量和市场等因素,选择适合偃师当地栽培的葡萄品种。一般来说,选择早熟、矮生、大粒、耐贮藏品种,能够在施肥和管理等方面更为容易,有利于葡萄有效地避雨并良好地生长发育。河南偃师主要栽植品种有阳光玫瑰(图 1)、夏黑、玫瑰香等。

图1 阳光玫瑰葡萄结果状

2.3 合理架形

2.3.1 架高宽要求 葡萄架的高度和宽度是影响葡萄是否避雨的重要因素。河南偃师葡萄的架高一般不低于 2.5 m,可保证雨水不会淹没到葡萄的果穗上。架顶宽度要充足,应不低于 3 m,保证葡萄架上有摆放防雨设施的空间,如遮阳网和防雨布等。

2.3.2 使用遮阳网和防雨布 在葡萄架上设置遮阳网和防雨布能有效地使葡萄避雨。把遮阳网安装在葡萄架的顶部,调节光照时间和强度,防止葡萄暴晒。防雨布在雨季时覆盖在葡萄架上,以防雨淋果穗。在雨季结束后应及时拆除防雨布,避免葡萄缺氧和腐烂等问题的发生。

2.3.3 避雨薄膜规格 避雨设施的薄膜材料一般选用抗晒、抗裂、抗老化、抗高温、厚度 0.8~0.12 mm 的高强度、透光性良好的 PVC 薄膜。一般薄膜可连续使用 2 年(图 2)。

图2 葡萄避雨设施栽培

2.4 种植管理

2.4.1 注重施有机肥 果实采收后沟施有机肥,在距树干 30~40 cm 外挖沟,深 30~40 cm、宽 20~40 cm,施肥后覆土浇水。一般为每 667 m 2 施用量 3000~5000 kg,具体根据品种 、土壤肥力等情况确定(图 3)。

图3 采收后施有机肥

2.4.2 合理施入化肥 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施 3~4 次化肥,分别在发芽前、抽枝和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着色初期,施肥后及时灌水。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配施磷化肥和硫酸钾,使氮、磷、钾的质量比达到 1∶0.8∶1.1。

2.4.3 水肥一体化应用 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葡萄园应设置灌溉系统,为树体提供充足的水分,有条件的园区可以设置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根据葡萄生长过程的需肥需水量精准施用,确保葡萄生长过程中的肥水需求,以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2.4.4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必须配备。一般采用三沟配套,排水主沟深 80 cm 以上,背沟深 50 cm,畦沟深 20 cm,防止葡萄园积水。在灌溉方面,利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确保树体对水分和营养的充分吸收。降低果园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5 避雨栽培的架形 简易避雨棚一般采用三横梁结构,也可采用三角形结构。主要包括立柱、脊梁、纵向拉丝、横梁、拱形材料和棚膜。为适应河南偃师夏季多雨高湿的气候特点,如在阳光玫瑰的种植过程中,采用拱形架式,增强通风透光性,提高了结果率,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

2.4.6 破眠促萌 萌芽整齐是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在萌芽前 10 d 左右采用单氰胺涂抹冬芽,顶端 1 个冬芽不涂,以保证葡萄整齐发芽。

2.4.7 合理负载 叶果比合理、控制产量,是保证果实品质的关键。一般每 667 m 2 葡萄产量控制在1000 kg 左右 ,每穗果实质量 500~1000 g。要把修花、修果有机结合,从修花序开始,把不整齐的果穗剪除,同时疏除小果、僵果、多余果。

2.4.8 环境调控 包括采用地面覆膜、生草栽培、土地休耕和盖网降温等措施,以调节果园微环境,促进葡萄健康生长。 (1)地面覆膜。利用覆盖地膜或地布控制杂草生长,起到保水肥、降低病虫基数和湿度的目的(图 4)。 (2)生草栽培。果园采用种植三叶草等栽培技术,达到降低杂草丛长、保水肥、维持土壤生态平衡的目的。 (3)土地休耕。为适应葡萄市场的需求,在更换品种时,对土地进行休耕,促进土壤活力恢复。 (4)盖网降温。如果出现连续气温在 35 ℃以上的高温天气,在葡萄园内可安装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引起葡萄日灼现象发生,延长果实采收期。

图4 地面覆膜,保水保墒

2.4.9 病虫害防治 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及黑痘病在避雨条件下危害会减轻;葡萄灰霉病、白腐病及酸腐病虽然在避雨条件下危害有所减轻,但是在多雨水年份,危害仍较重。

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白腐病等病原菌及其他虫体主要潜伏在病枝(蔓)、病叶、病果和老树皮上越冬。秋、冬季认真清园,及时扫除落叶,清除残果、残袋、病虫枝,剥掉老树皮,刮除根瘤及铲除路边杂草,可预防病虫害发生;也可在芽眼萌动前喷施 3°Bé 石硫合剂、开花后喷施 0.3~0.5 °Bé石硫合剂进行预防。

灰霉病在低温阴雨条件下发生较重,预防该病害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保持架面通风透光,降低湿度;药剂防治可使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750~1000 倍液、43%腐霉利悬浮剂600~1000 倍液等 。

3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应用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果实品质和产量,经济效益相当可观。避雨设施使葡萄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病虫害和雨水对果实影响明显减少,果实色泽佳、果形整齐、含糖量高,果品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与其他管理技术相结合,促进树体健康生长,光合作用效率提高,葡萄的产量提高。在果品品质和产量提升的推动下,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采用避雨栽培技术的葡萄园,其单位面积产值和净利润均高于传统栽培方式。

3.2 社会效益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显著,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大力推广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基础上,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在经济效益提升的情况下,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可促进农民种植收入增加,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农药化肥“双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 ,保障葡萄的质量安全。

3.3 生态效益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应用在生态效益中表现突出。表现在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业生态环保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使土壤结构得到优化,土壤肥力有所提升,葡萄的生长环境得以改善。

4 结束语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建立避雨设施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在潜在的种植风险中有效地保证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效益,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结合常规栽培技术,可实现偃师葡萄栽培效益的最大化。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