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大山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希望的种子

摘要:自2016年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接力奔赴距离武汉2054公里的云南临翔,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80名队员用脚步丈量临翔,用实际行动践行“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让青春之花在边疆的三尺讲台绽放。2021年以来,支教团探索实施的

自2016年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接力奔赴距离武汉2054公里的云南临翔,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80名队员用脚步丈量临翔,用实际行动践行“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让青春之花在边疆的三尺讲台绽放。2021年以来,支教团探索实施的

“唤醒山中灵雀”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

在心理学中,“唤醒”不仅仅是指从沉睡中醒来,更是指一种内在潜能的激发。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教老师们,他们用知识和爱心,唤醒着山里孩子们沉睡的梦想和无限的可能。

“选择来这边支教主要是受我母亲的影响,因为我母亲也是一名支教老师。我也希望能够在我有限的青春里面做一些无限的事情,让我的青春不留遗憾。”华中科技大学2024届研支团云南分队副队长周竞辰说道。

华中科技大学2024届研支团云南分队副队长毕雨欣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遇到了十分温暖的老师,他们给予我十足的力量。所以我也想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去传递这份力量和温暖,给孩子们创造无限的可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用一年的时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是所有参与支教任务队员们的动力。自2022年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规模提升至每届15人,是全国单点支教人数最多的高校。

即便学习生活在如森林般的华中科技大学,初到临翔,周竞辰还是被山林间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震撼,但让她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停电时夜晚的星星和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这里的孩子活泼可爱,就像山中的小灵雀一样。唤醒是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人生也是有无限可能的,因此我们把项目名称取为唤醒山中的灵雀,希望每一只山中灵雀都能够在彩云之上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周竞辰所任教的蚂蚁堆完小距离城区24公里,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力帮扶下,当地经济得以发展,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求学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如何真正实现志智双扶,是华中科技大学研支团直面的“最大课题”。

为了能在边疆撒播下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种子,华中科技大学研支团一边上好课一边积极链接高校志愿者资源,聚焦学习兴趣的激发,围绕“大山里的科学梦”“大山里的小画家”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先后建起村小第一支国旗仪仗队和儿童合唱团,依托科技资源以及专业优势打造“乐知课堂”“书信伴学”等品牌活动。

“刚接手合唱团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躲在角落里,不敢张嘴唱,但是有一天下课的时候,我在钢琴上练习钢琴曲,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围了过来,然后开始轻轻的跟着我来唱。那一瞬间,我觉得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欣慰,觉得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是我们帮助孩子,其实也是孩子们在治愈我们。”华中科技大学2024届研支团云南分队副队长周竞辰深情地说道。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华中科技大学研支团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被“唤醒”。

“我最喜欢老师们带来的科学课堂,因为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东西,我打算长大后多多去学习学习=这些东西,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我非常喜欢音乐,创建合唱团以后我就和老师们一起唱歌,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歌手!”“我收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哥哥姐姐们给我送来的一封信,我希望能去到华中科技大学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念书”……

军姿、齐步、正步、升旗,“爱国护旗”的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647封回信 1248份爱心礼物跨越层层的大山搭起联通外界的桥梁,逐渐升高的音阶唱响着“山间灵雀”们的心声……孩子们求知的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和自我认同,兴趣和天赋梦想的逐渐“唤醒”,让研支团烙印在滇西南大地上的足迹和9年一腔热血的扎根有了具象的意义。截至目前,累计16名学生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成功考入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易思敏 何廷耀 张 怡

编辑:杨 斌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杨中美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