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苹果手机用了十年的橙子。在这点上,咱两好像差不多啊,有时传输文件,就airdrop一下。
09、苹果新机设计丑?恨它创新慢,爱它生态香来自:新闻晨报00:0013:36
姜姜: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谈钱说事》,我是忠实果粉的姜姜。
橙子:
我是苹果手机用了十年的橙子。在这点上,咱两好像差不多啊,有时传输文件,就airdrop一下。
姜姜:
今天有人在X上发布推文,曝光了iPhone 17 Pro Max的机模和手机壳,虽然这个造型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实在是有点一言难尽。
橙子:
对!我也看到了。最显眼的就是它背部配有一个“横向大矩阵”,约三分之一区域搭载超大摄像头模组。预计将成为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的标配。
姜姜:
这不需要专业人士分析,我都能感觉出来这是为了提升拍照性能。不得不说苹果手机自从上一代开始加了个拍照键,真的越来越像一台相机了。
橙子:
有网友就直接吐槽,这是在致敬余承东,还有人说,这不是我的红米至尊版嘛,有点“米里米气”。
姜姜:
我还有朋友说,后背像一块乐高搭上去的一样。
橙子:
看来大家对这个外观设计并不太买账。
姜姜:
每次苹果出新设计,总免不了一番争论。你用的第一台苹果手机是什么?
橙子:
我是iPhone 7Plus。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入了苹果的坑,现在要换系统想想就麻烦。
姜姜:
我用的第一个是iPhone7 当时那个home键还可以识别指纹。
橙子:
所以我们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想来回顾一下,iPhone 这十几年的设计变迁史,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姜姜:
确实。最早 2007 年推出的初代 iPhone,那绝对是划时代的,是全球首款全触控智能手机,正面就是一个3.5 英寸全触控屏和 Home 键,背部采用铝合金+塑料拼接材质,当时手机还是圆角,这个经典的极简设计让大家记住了苹果。
橙子:
插一句啊,资料显示,1981年,乔布斯就要求工程师Bill在电脑的图形界面中实现圆角四边形。他认为,“圆角能让界面看起来更自然,就像现实世界里的物体一样。”
姜姜:
其实初代iPhone不是第一个实现圆角的苹果产品,1998的iMac G3,就是以前的一体式电脑,就已经实现了这种圆角造型,配合当时的配色,像果冻一样,
橙子:
接着是 2008 到 2009 年的 3G/3GS 时代。后盖变成了全塑料,背部弧形设计,握感是好了,但散热好像差点意思。3GS 性能升级但外观没大变,这算是“S”代升级模式的开始。
姜姜:
对。然后就到了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金属与玻璃的黄金时代”,大概是 2010 到 2013 年。首先是 iPhone 4/4s。首次采用“三明治夹心”设计,CNC 不锈钢中框+双面玻璃,边框变成了方正,厚度仅 9.3 毫米。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的,拿起来比较有质感。
橙子:
尽管视觉上更锋利,但用户抱怨握持感生硬。苹果内部数据显示,该机型跌落碎屏率比前代iPhone 3GS高出23%,促使后续机型回归更大圆角。
姜姜:
当时还有一个比较突破的是,首次加入了一颗前置摄像头(30 万像素)。放到现在真是不敢想。
橙子:
之后是 iPhone 5/5s/5c。iPhone 5 屏幕拉长到 4 英寸,机身更长更轻薄,后盖是阳极氧化铝一体成型。5s 引入了 Touch ID,把指纹识别集成到了 Home 键里。
姜姜:
然后就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概是 2014 年开始,进入了“大屏化与一体化设计”阶段。
橙子:
iPhone 6和6 Plus 的屏幕一下子增大到 4.7 和 5.5 英寸,用了 2.5D 弧形玻璃,全金属机身。虽然那个背部的信号带设计争议很大,但确实满足了市场对大屏的需求,销量猛增。资料里提到,从 2014 年的 1.69 亿部直接跳到 2015 年的 2.31 亿部。
姜姜:
接着就是 iPhone 7/7 Plus,外观变化不大,但取消了 3.5mm 耳机孔,7 Plus上了双摄,一个长焦一个广角,我们的摄像头就是从个时候开始凸起来的。
橙子:
然后就是比较大的一次变革,2017 年的 iPhone X,全面屏来了,取消了 Home 键,引入 Face ID,虽然屏占比提升到 81.15%,交互方式也变了,那个“刘海”设计一直用到现在。
姜姜:
这个刘海,当时也是被很多网友吐槽,真是爱恨交加。毕竟有一块黑黑的东西正好挡在屏幕中间,很怪。
橙子:
苹果手机的圆角也回来了,有资料显示啊,iPhone X的圆角半径与机身长度,正好是1:15.4,非常接近1:1.618的黄金比例,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巧思,所以从视觉和手感上,都会让人有很舒服的感觉。
姜姜:
到了iPhone 11 系列,pro直接上了三摄,像个浴霸,增加了磨砂玻璃后盖。再到 iPhone 12 系列,又回归了 iPhone 4 那种直角边框设计,算是复古。同时引入了 MagSafe 磁吸生态。
橙子:
一直到 iPhone 14 开始,那个刘海儿变成了“灵动岛”,算是把刘海的硬件缺陷,通过交互设计转化成了一个动态信息显示区,把合 Face ID 和前置摄像头整合在了一起。
姜姜:
这么一路看下来,苹果的设计确实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和风格转变,其中除了乔布斯,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就是库克。
橙子:
库克是从2011 年 8 月 24开始接任成为苹果CEO的,那个时候乔布斯已经因为健康问题逐渐退出管理层。
姜姜:
但库克并非空降,他其实早在 1998 年就加入苹果,已深度参与供应链管理和运营优化。
橙子:
所以库克对苹果的产品设计也是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姜姜:
是的,有消息说2014年开始的大屏幕手机,就是iPhone6系列开始,就库克主导的首个重大设计转折,也是在迎合当时用户对大屏手机的需求。
橙子:
有数据显示当时iPhone 销量从 2014 年的 1.692 亿部跃升至 2015 年的 2.312 亿部,巩固了高端市场地位。
姜姜:
对,库克时代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区分了标准版和专业版,也是对产品线和不同人群的一个细化。
橙子:
其次是在交互和生物识别上的革新,从 Touch ID 到 Face ID 再到灵动岛。
姜姜:
还有影像系统的专业化,从 7 Plus 的双摄,到 浴霸三摄,再到计算摄影,以及现在传闻的 17 Pro 横向大矩阵,明显是想在专业摄影领域发力。
橙子:
聊了这么多,其实回到开头那个 iPhone 17 Pro 的设计争议,感觉大家对苹果手机,真的是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姜姜:
是的,恨的是什么呢?就像这次的外观吐槽,很多人觉得苹果这些年创新不足。资料里也提到一个点,从 2017 年 iPhone X 的刘海屏开始,连续好几年都是类似形态,顶多是 14 Pro 改成药丸屏。而同期安卓阵营都玩出折叠屏、环绕屏了。
橙子:
功能升级也感觉越来越挤牙膏。比如芯片,A系列是强,但 A17 Pro 比 A16 单核性能提升也就 12%,普通人用起来感知可能不强,。加上价格一直那么贵,品牌溢价和创新投入感觉不太成正比。
姜姜:
这就是“恨”的部分。那“爱”的部分,还是因为苹果生态比较强大,一旦你深入使用了苹果的设备,比如 iPhone、iPad、Mac这种,就可以无缝协作。
橙子: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被生态“绑架”了。想离开,但又离不开。这种感觉太真实了。在是不是果粉这件事上,很难做“摇摆党”。
姜姜:
可能就像刘海屏那样,吐槽着吐槽着,你就习惯了。另外说一句,其实苹果手机有不少隐藏功能还是很强大的,只不过我们都没用过,感觉有必要跟科技博主学习一下。以上就是今天播客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你对iPhone的外观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互动
橙子:
也欢迎大家多多关注我们的播客《谈钱说事》,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