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8年深秋,浙江乐清雁荡山脚下的一间泥瓦房里,毕光钧出生了。家中五口人挤在漏雨的泥瓦房里,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文|晓得
编辑|晓得
一寸布匹一寸血,万种花型万重山。
白手起家三十年,他是业界公认的“纺织大佬”,然而即使身价过亿,他最终却也难逃一个自我了断的结局。
儿子毕昌煜是“抽象画家”,却患有自闭症,自己虽坐拥“纺织帝国”,却失去了感知生活美好的能力。
而在他去世之后,更是谣言四起,不少人称其“被做局”,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毕光钧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究竟为何甘愿放弃来之不易的一切,抛下自己尚需照顾的儿子?
1968年深秋,浙江乐清雁荡山脚下的一间泥瓦房里,毕光钧出生了。家中五口人挤在漏雨的泥瓦房里,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13岁那年,一场台风掀翻了家里的屋顶,毕光钧蹲在泥水里捡拾泡烂的布头,突然对母亲说:“我想去城里。”
彼时的他刚读初一,却因拖欠学费被老师点名批评。次日清晨,他揣着书包里剩下的三个红薯,跟着邻村木匠去了温州码头。
为了生存,少年的手掌磨出血泡,夜里蜷缩在工地窝棚,听着潮声,却仍旧念着父母,总有一天,他要让爸妈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初中辍学后,他跟着同乡辗转温州、杭州做小工,扛过水泥、卖过纽扣,最穷时兜里只剩3毛钱,啃了三天馒头。
这一段四处奔波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也磨炼出了敏锐的商业眼光。
后来,他来到了柯桥,彼时的柯桥,已然是纺织行业的重镇,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纺织从业者,竞争异常激烈。
见识了轻纺城的魔力,堆积如山的布匹、此起彼伏的算盘声、操着各地方言的商人……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桑田,他攥紧拳头,这辈子,要让全中国用上他卖的布!
于是,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毕光钧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光钧门市部”,实际上就是一个仅10平米左右的小摊位。
白天,他蹬着三轮车去轻纺城拉货;夜里,就睡在成堆的布料上。
每天,他天不亮就赶到摊位,精心整理摆放布料,力求将最吸引人的面料展示在顾客眼前;收摊后,别人早已休息,他却还在复盘一天的生意,仔细记录客户需求、分析自家布料与别家的差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凌晨四点,他蹬着三轮车去仓库拉货,布卷比他的人还高;晌午蹲在摊位前啃冷馒头,眼睛却盯着往来客商的手提包——那里装着最新的面料样册。
时间一天天过去,24岁时,毕光钧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却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同行纷纷转型化纤面料,自家店铺仍守着传统的棉麻布料。
可大家都不喜欢做那个过时的人,所以,他需要做出改变。
某个暴雨夜,他独自守在空荡荡的门市部,雨水顺着铁皮屋檐砸在成堆的滞销布匹上,他仍在等待一个机会。
很快,他便偶然发现韩国进口的“点子花型”面料走俏,三天后,他带着东拼西凑的5万元,挤上了飞往首尔的班机。
但市面上的产品存在致命缺陷——印花圆点经高温定型后扭曲变形,成品像“压扁的汤圆”。别人做不好,我来做!
1995年,一款采用特殊印染工艺的19色圆点面料横空出世,圆点高温下仍保持正圆,色彩饱和度远超同行。
凭借独创的圆点印花技术,他的布一炮而红,赚取第一桶金500万元,“金点子纺织”由此得名。
他从10平米小摊位起步,三十年如一日地深耕面料行业,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旗下拥有23家分公司、上千员工的商业帝国。
30年间,他将企业拓展为覆盖面料研发、印染、成衣制作、进出口贸易的纺织帝国,年营业额超10亿元,旗下控股企业达22家,合作客户包括ZARA、MAX MARA、太平鸟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即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毕光钧依然保持着低调朴实的作风。
他不追求奢华,不爱穿名牌,身材微胖的他,总是穿着一件浅色衬衫,穿梭在公司与工厂之间,与员工们打成一片,丝毫没有大老板的架子。
然而,命运带给了他太不隆重的出身,给了他璀璨的第一桶金和商业帝国,却没能带给他快乐,也没能给予他身边人顺遂。
他的妻子,多年来一直与病魔抗争,身体每况愈下,医疗费用如流水般不断消耗着家庭财富。而他的儿子,更是他一生的牵挂。
儿子毕昌煜在3岁是,便被确诊“自闭症”,他不懂得与人分享喜悦,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行为刻板重复,对周围的变化异常敏感。
毕光钧恨命运不公,带着儿子跑遍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知名医院和康复机构,只要听到哪里有治疗自闭症的新方法、新技术,他就毫不犹豫地带着儿子前往。
可惜,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儿子的病也没能治好。18岁的他,心智却仅相当于8岁儿童,连基本的系鞋带、加减法都不会。
但毕光钧为儿子所作的事情,却绝对无愧于心……
毕昌煜虽语言障碍严重,却以色彩瑰丽的画作被誉为“中国毕加索”,所以毕光钧不仅为他成立工作室,更将画作融入商业帝国。
三年后,印着抽象油画的“BCY96”系列登陆米兰时装周,ARMANI当即签下两万米订单。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如毕昌煜一般的孩子,并非残缺,是带着星空降临人间的天使。
于是人们又有些欣慰,这位叱咤商界的硬汉,私下却是个“宠儿狂魔”。可谁也没想到,他会以最悲怆绝望的方式死去。
网上很多人说,他是在4月16日凌晨,从28楼纵身跃下,而在他亡故之后,有人关心他的财产去向,有人关心他妻儿该如何生存,也有人猜测他究竟因何抑郁!
结果,谣言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了起来。
有人说,是中东客户以“王室采购”为饵,诱骗其垫付8亿元货款后携款潜逃;也有人说,是来自中东的大客户主动送出高达4亿的采购订单,结果货品送出后,客户却突然失联……
总的来说,就是他被中东大客户骗了,公司资金出现问题,订单大量减少,公司的业务一落千丈,还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导致不少员工离职。
于是,毕光钧望着公司里堆积如山的货物和空荡荡的办公室,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所以他的精神也开始出现问题,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
但在今天,这个说法已经被“金点子纺织”辟谣,人家在中东的业务,平均一年都不到三百万美元,而且还都是先收钱再发货,怎么可能会被骗以亿为单位的金额。
不论谣言是从何处传出,企业都会追究造谣传谣人的责任。还是那句话,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
可不管怎么说,毕光钧逝世确是事实,而他的逝世,也再度让人们意识到了抑郁症的危害。
从雁荡山到轻纺城,从漏雨的屋檐到28层的写字楼,毕光钧用三十年完成了“布衣”到“布商”的蜕变。
可即使是这样,他也仍旧难逃抑郁症的魔掌,实在可叹。而有关“被做局损失过亿”的谣言,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当社会以成王败寇的标尺丈量人生,无数“毕光钧”可能正默默承受着时代巨轮碾压的剧痛。我们唯有对“失败”多一份宽容,对心理健康多一分重视,才能让更多企业家在寒冬中等到属于他们的春天。
毕竟,没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亿万资产也不过是冰冷的数字。
结语多年以前,在蜿蜒的曹娥江畔,少年背着布匹走向朝阳,脚下是蜿蜒千年的蚕桑古道。布匹裹着梦想,每一寸经纬都是人生,经纬藏日月,方寸见乾坤。
然而光环之下,皆是凡人,寒风吞没了这个曾让中国面料闪耀世界的男人,也再度将“抑郁症”这个名词推上风口浪尖。
在所有自杀者中,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人可能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而五分之一左右的抑郁障碍患者会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其自杀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若下一场因“抑郁症”引发的悲剧来临,还会否有人认定这只是“想太多”或“太矫情”?
来源:云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