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风拂绿野,农机闹春耕。随着气温回升,赤峰市红山大地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人影穿梭,农资仓库堆满良种化肥,技术培训课堂座无虚席……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奋进图”在沃野上徐徐铺展。
春风拂绿野,农机闹春耕。随着气温回升,赤峰市红山大地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人影穿梭,农资仓库堆满良种化肥,技术培训课堂座无虚席……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奋进图”在沃野上徐徐铺展。
4月17日,红山区文钟镇田间地头农机作业忙。
今年,红山区锚定粮食播种面积20万亩目标,以“早”字当头、“实”字托底,全力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为全年粮食产量冲刺1亿斤筑牢根基。
农资储备足 农机添动能
4月18日,赤峰艳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艳军正带着社员调试农机。孙艳军说:“15000亩耕地已备齐8000亩谷子、4000亩玉米的优质种子,40余台(套)农机全部‘体检’上岗。”
连日来,赤峰市红山区按照“早准备、早调度、早安排、早推广、早预警”原则,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文钟镇推行“五早”机制,农资门店昼夜调运,221台拖拉机、265台配套机具检修完毕,农机手“持证上岗”确保作业效率;红庙子镇组织农户积极开展物资储备播种备耕,加强对辖区内种植专业合作社备耕备资督导力度;红山区供销合作社组织两镇“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开展农资需求市场调研,全面摸排该区需求,打造精准供应体系……
目前,红山区已备足1.3万吨肥料、600吨良种,500余台农机整装列阵,20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织密物资技术“保障网”。
科技赋能强 春耕动力足
科学种田增收致富。今年3月,红山区农牧水利局便邀请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专家,以稳面积、提单产为目标,开展春耕备耕培训。课程涵盖农业管理、粮食稳产、现代农业发展及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技术,红庙子镇、文钟镇等80余名基层党员、农资经营主体和种养殖户参加,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和生产技能提升。
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红山区各地各显神通,全力以赴。红庙子镇持续多年发力,全域推进节水灌溉,并通过宣传引导、技术指导、政策补贴等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在镇域全力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有效减少农田“地膜污染”,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钟镇大喇叭循环播放“政策礼包”,种粮补贴、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6项惠农政策精准到户。
田间地头,农技服务同样火热。红山区农牧水利局组织专家走进文钟镇,送科技下乡,传授圈舍管理要点;红庙子镇包村干部深入村组,协调土地流转、指导物资采购,让政策与技术“双入户”。
监管护农严 春耕质量优
春耕未启,监管先行。
赤峰市红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零容忍”姿态启动“春耕护农”专项行动,对36家农资经营主体展开拉网式排查。执法人员逐户查验农膜、化肥、滴灌带等商品资质,严打掺杂使假、虚假宣传等乱象,确保“每一粒种子放心入土”。红山区农水局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同步出击,40余家农资门店的证照台账、种子备案、农药标签等被逐一“体检”,护航农资市场秩序清朗。
红山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表示,通过督促建立进货查验、销售凭证制度,实现农资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为春耕系上“安全带”。
人勤春早功不负,沃野逐梦正当时。随着500余台农机隆隆作响,红山区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新篇章已然起笔,孕育着又一个丰收年景。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塔娜
新闻编辑:杨洪梅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