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共治共建的和谐社会,今年以来,新兴县司法局探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与县公安局建立了“警调对接”工作机制 ,开展“所所共建”试点工作,最大程度实现多元渠道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为深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共治共建的和谐社会,今年以来,新兴县司法局探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与县公安局建立了“警调对接”工作机制 ,开展“所所共建”试点工作,最大程度实现多元渠道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近日,新兴县司法局里洞司法所联合镇平安法治办、里洞派出所和村委会等多方力量,通过创新“警调对接,所所联动”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了一宗积怨已久的山坟纠纷,有效预防社会风险隐患发生。
快速响应,联动联调防升级
2025年4月4日,正值清明祭祖高峰,里洞派出所接到某村村民祝某根报案称,其家族祖先山坟的“金斗”被同村村民祝某长挖出。接到报案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联合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和村委多方力量,共同对双方展开调解。
考虑到清明期间纠纷的敏感性和牵涉人员众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冲突。为避免矛盾升级,里洞派出所迅速联合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和村委,第一时间对涉事双方开展调解工作。经调查,祝某长祖上太公的山坟在本村水池西侧山上已埋葬多年,但在去年,祝某根家族未经协商,便将一穴旧山坟迁至此处新建,且新建山坟位置压在祝某长太公山坟之上。祝某长认为此举不仅侵占其家族坟地,还会影响其太公山坟的“风水”。自2024年10月起,祝某长多次与祝某根家族沟通,希望可以将山坟往上移动5米,并向左或右偏移2米。但直至今年清明,双方仍未能就迁坟事宜达成一致。2025年4月4日,祝某长一气之下将祝某根家族先人山坟的 “金斗”挖出,双方矛盾激化。
背靠背疏导,法理情融合破僵局
在调解初期,祝某根方提出要求赔偿相关费用,并在村微信群里公开道歉。而祝某长方则表示,其行为系长期忍让后的无奈之举,坚称自身并无过错,拒绝赔偿任何费用,并坚持要求对方迁坟。由于双方情绪激动,各执己见,调解一度陷入僵局。鉴于第一次调解未取得进展,工作人员调整策略,采取“背靠背”方式,分别向双方释法明理。派出所民警向祝某长方释明法律,明确指出其破坏他人坟墓已涉嫌违法,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以引导其认识自身行为的错误;司法所工作人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权规定阐明权利义务关系,并结合当地丧葬习俗分析迁坟事宜的合理性;村委干部则从乡邻和睦、祖先安宁的传统观念切入,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多轮疏导劝解,双方态度逐渐缓和。
多方协力,达成协议化纷争
2025年4月8日凌晨一点半,在派出所、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和村委干部近八小时的协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如下调解协议:其一,祝某长就其挖“金斗”的行为向祝某根当面致歉;其二,祝某长赔偿祝某根方迁坟所需费用共计5000元;其三,祝某根方承诺于2026年清明前完成迁坟事宜,如遇特殊情况需延期,须提前与祝某长方协商。这一调解结果既妥善解决了现实矛盾,又充分兼顾了当地风俗习惯,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调解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工作表示高度认可,并对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致以诚挚谢意。
里洞镇此次山坟纠纷的成功调处,是“警调对接,所所共建”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的紧密配合,有效整合了基层资源,实现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无缝衔接。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鲜活范例。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