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前夕,住在老家的谭先生突然感觉全身肌肉僵硬,面容扭曲,吃饭、喝水都十分困难,辗转三家医院均按中枢神经疾病治疗无效,最后被转入武汉金银潭医院救治。
老人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僵硬、
面容扭曲的症状
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
最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被确诊破伤风
老人身上都找不到伤口
又是如何染上破伤风的?
医生揪出蛛丝马迹
竟与老人爱剔牙的习惯有关
……
春节前夕,住在老家的谭先生突然感觉全身肌肉僵硬,面容扭曲,吃饭、喝水都十分困难,辗转三家医院均按中枢神经疾病治疗无效,最后被转入武汉金银潭医院救治。
“老人的症状属于典型的全身型重症破伤风,但是我们反复找过了,就是找不到伤口。”创伤外科团队与ICU团队经过多次检查会诊,并与家属反复确认,终于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谭先生牙齿不好,经常用手边的东西剔牙,有时还用枯树枝。这极有可能造成小伤口,从而感染破伤风。这为确诊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谭先生的症状开始减轻,在20多天后顺利出院。
ICU主任吴文娟表示,谭先生不是个例。今年该院就已接诊5例危重型破伤风患者,大部分都没有明显外伤史和伤口。
“有的是在河塘里摸鱼后发病,有的是在捡树枝之后发病,只有一位患者是明确脚踩到烂树枝受伤后发病。被铁钉扎到、深伤口会有破伤风的风险,但现在临床上很多情况,其实是不经意伤口导致的,特别是像摆弄花花草草、树枝,划到的小伤口很难注意到,但是仍有感染破伤风的可能。”
有研究显示
在全球范围内
破伤风的病死率高达30%~50%
若未得到及时且规范的处理
病死率甚至可接近100%
破伤风有哪些常见症状?
什么情况容易感染破伤风?
致病因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肉痉挛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土壤、污染的水、铁锈,以及人和哺乳动物的肠道、粪便中。它有极强的存活能力,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年,100摄氏度高温下持续1小时左右才能被完全破坏。
破伤风毒素会侵袭患者的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的症状。根据潜伏期长短和患者病情轻重,破伤风可分为3型:
轻型:潜伏期在10天以上,症状于4-7天内逐渐发展,每日肌肉痉挛发作<3次。牙关紧闭和颈肌强直均较轻,无吞咽困难及呼吸窘迫。
中型:潜伏期为7-10天,症状于3-6天发展至高峰,有明显牙关紧闭、吞咽困难及呼吸窘迫,每日有短暂性全身肌肉痉挛发作,每日>3次。
重型:潜伏期<7天,症状在3天内达高峰,有全身肌肉持续性强直伴频繁发作的全身肌肉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高热、大汗、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肢端发凉等表现,病死率极高。
这些伤口都可能感染破伤风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铁锈物品造成的伤口才会得破伤风,其实不然。由于破伤风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只要皮肤、黏膜存在破口,就有感染破伤风杆菌的风险。
有组织开放性损伤且创口较深:破损的皮肤黏膜是最常见的感染路径,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感染途径,如表皮伤口、开放性骨折、慢性伤口等。
受到外界破伤风杆菌侵入:破伤风感染通常由污染物体造成的伤口引起,如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的伤口,生锈的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等。
创口内有失活组织或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污染的伤口较深自然氧气会变少,在这种厌氧环境下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会迅速生长为增殖体,释放外毒素从而致病。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张金玉 通讯员:林坤 许丽 部分综合国家应急广播、长江健康融媒往期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