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 CSCO泌尿肿瘤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聚焦尿路上皮癌与前列腺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9:34 2

摘要:2025年4月18日-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会在济南山东大厦盛大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国肿瘤领域专家,聚焦指南更新、前沿进展及诊疗经验分享,助力推动临床决策升级与科研成果转化。

引言

2025年4月18日-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会在济南山东大厦盛大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国肿瘤领域专家,聚焦指南更新、前沿进展及诊疗经验分享,助力推动临床决策升级与科研成果转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分别撰写了尿路上皮癌及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计划及特点相关内容,医脉通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25 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

指南系统治疗部分计划更新汇总:

计划更新要点解析:

一、

维恩妥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EV + P)

EV-302研究是一项全球、开放性、随机、III期研究,旨在评估EV+P在符合接受顺铂或卡铂化疗条件且既往未经治疗的局晚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患者中的疗效;


在对EV-302研究进行的1年额外随访(中位随访时间约2.5年)以及对确认完全缓解的患者的探索性分析结果中发现:EV+P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继续维持,预设亚组的PFS获益与总人群一致。EV+P联合治疗患者死亡风险下降近50%,亚组与总人群一致;


接受EV+P治疗的患者,24个月时维持完全缓解(CR)的比例为 74%。在泛亚洲亚组中,EV+P联合组的中位PFS、中位总生存期(mOS)、客观缓解率(ORR)获益更为突出。

二、

维迪西妥单抗+特瑞普利单抗(DV+P)

研究结果显示:DV+P在初治的HER2表达阳性的la/mUc忠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疗效;在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的la/mUc患者中均观察到对DV+P的反应;DV+P具有与先前研究一致的可控安全性,DV+P的这些结果与在中国完成的DV联合PD-1抑制剂特普瑞利单抗的1b/2期研究的最新数据一致。

《2025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指南更新特点汇总:

更新特点解析:

一、

诊断技术革新精准判型升级

1、PSMA-PET结合PROMISE重新定义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分期与风险分级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首次在大规模多中心队列中评估了基于PROMISE标准的PSMA-PET预后价值,结果显示在早期、晚期前列腺癌能准确分层高/低风险,并在预测整体生存率方面表现优异。

2、PSMA-PET指导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116例接受cRP治疗的新发omPCa患者。omPCa定义为miM1a(区域外淋巴结转移)和/或miM1b(5个或更少的骨转移)。和/或miM1c(3个或更少的肺转移),伴或不伴miN阳性(区域内淋巴结转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PSMA-PET提示omPCa的患者,接受cR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尽管总体肿瘤学结局良好,但其中一些患者有不可忽视的早期进展风险,因此应考虑进行多模式治疗。

3、MRI靶向穿刺减少了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

Goteborg-2是来自瑞典基于大规模人群筛査研究,旨在评估系统穿刺和MRI靶向穿刺差异。既往NEJM已报道随访2年的结果,靶向穿刺可使低危肿瘤过度诊断风险降低一半,但延迟小部分中危患者(ISUP≥2级)肿瘤诊断。在后续更新的随访4年数据中,仍得到较为一致结论。

4、AI里程碑,全面革新肿瘤诊断

研究展示的全新AI模型CHIEF(临床组织病理学图像评估基础),与目前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方法相比,它完成各类任务的表现总体提升36.1%,包括癌细胞检测,肿瘤起源辨别,预测癌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分辨与治疗反应相关的基因和DNA模式。

5、AI在前列腺癌影像学诊断方面的应用

深度学习模型在独立的测试队列中显示出较强的cSPCa检测性能,超过了影像学判读,显示了AI在提高非专业放射科医师诊断准确性方面的潜力。然而,检测小病变仍然具有挑战性;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革新信息总结与提取、针对复杂信息整合和分析,以助力证据综合以及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优化复杂决策流程,更有利于指导患者临床诊疗。

二、

疾病策略优化多元治疗井进

1、根治性手术相较于观察等待降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

SPCG-4研究随访30年的结果提示:根治性手术相较于观察等待可降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48%(RR 0.52),降低全因死亡风险26%(RR 0.74),并平均延长患者2.2年的寿命。

2、使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超大分割治疗低中危前列腺癌疗程缩短

PACE-B研究提示中位随访74个月,5年无生化或临床治疗失败的发生率SBRT组为95.8%,对照放疗组为94.6%(非效性P=0.004);SBRT组和对照放疗晚期RTOG ≥2级泌尿生殖系统毒性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6.9%和18.3%,≥2级胃肠道毒性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0.7%和10.2%;对于低中危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SBRT不劣于常规/中等分割治疗方案且副作用可接受。

3、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等局灶治疗或可成为低中危前列腺癌可替代的治疗选择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劣效性试验结果显示全腺或次全(HIFU)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中低危PC具有相当的中期无挽救性治疗生存结局。

三、

联合治疗创新患者精细管理

1、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为一线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伴HRR突变带来生存获益

PROpel、Talapro-2等研究提示:使用PARPi+NHA方案延长一线mCRPC患者生存,特别是携带HRR突变患者。

2、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改善一线mCRPC全人群患者总生存期(OS)

TALAPRO-2提示:对于未经选择和HRR突变的mCRPC患者,与恩扎单药治疗相比,Talazoparib联合恩扎均取得OS改善。

3、放射配体疗法-重塑mCRPC治疗新格局

VISION研究结果显示晚期患者OS得到显著延长,NEJM发表数据显示:177LU-PSMA-617联合治疗组mOS和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显著延长,死亡和进展风险分别降低38%和60%,177Lu-PSMA-617联合治疗组ORR为51%,对照组为3.1%,177Lu-PSMA-617联合治疗组PSA50为46%,对照组为7.1%;

PSMAfore研究进一步证实177Lu-PSMA-617对于未经化疗mCRPC人群的生存获益;

ENZA-P研究拓展RLT治疗至mCRPC早期一线人群,177Lu-PSMA-617联合治疗可改善生存获益。

4、放射性核素联合新型内分泌改善一线骨转移mCRPC患者生存结局

PEACE-3研究证实:镭-223联合恩扎卢胺较恩扎卢胺单药治疗一线mCRPC伴骨转移可延长rPFS至19.4个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达31%;延长OS至42.3个月,降低死亡风险达31%,且联合治疗组具有良好安全性。

5、结合多模态新型影像与液体活检评估前列腺癌病灶响应异质性

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基线和第13周PSMA和FDG PET/CT病灶响应异质性(ILRH)与PFS显著相关,基于ILRH的分组模式不仅具有预后意义,其中异质响应组患者中寡进展患者仍有接受额外立体定向放疗,延长PFS。

小 结

2025年CSCO指南更新大会成功凝聚全国肿瘤领域智慧,以动态指南更新为核心,为未来临床实践注入新动能。随着指南动态迭代与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我国肿瘤诊疗将更高效地对接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持续提升患者生存获益,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力量。

编辑:Lya

审校:Lya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