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由杨洁导演亲自填词的《女儿情》,不仅是86版《西游记》中的一首经典插曲,更是她与第二任丈夫王崇秋风雨同舟48年的真实写照。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这首由杨洁导演亲自填词的《女儿情》,不仅是86版《西游记》中的一首经典插曲,更是她与第二任丈夫王崇秋风雨同舟48年的真实写照。
在思想还并不开放的六七十年代,杨洁在40岁那年冲破层层阻挠,毅然决然地带着三个孩子,再婚嫁给了小14岁的王崇秋。
而且那个时候,杨洁已经是央视名导,而王崇秋还只是一个刚刚转业,才接触到摄影的摄影师。
两人无论是年龄还是事业,还是婚恋史,都极不般配,甚至有人断言,两人的婚姻只能维持一两年。
可如今56年过去,杨洁导演也已经去世8年,她的丈夫王崇秋还在深深怀念着她,就连一进门的墙上,也还挂着杨洁导演的照片。
对他们来说,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就像他们二人的代表作《西游记》,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才能走到今天,成为文艺界的一段佳话的。
杨洁出生于1929年,她的父亲是烈士杨伯恺,曾担任《华西日报》主笔,于1949年12月7日在成都英勇就义。
此外,杨洁的母亲叫危淑元,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杨洁的小姨危拱之曾是叶剑英元帅的爱人。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时代动荡,杨洁的出生地点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说是湖北麻城,也有人说是河南信阳,还有人说是在四川。
或许,就连杨洁自己也不清楚。
受到父母的影响,杨洁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文艺方面的,还在《华西日报》上发表过文章和小说,是一个女才。
1945年,杨洁被父亲托付给朋友,送到延安读书,后来又到张家口的华北联合大学深造。毕业后,杨洁加入解放军,进入文工团工作。
那时候,杨洁不仅长相甜美,而且嗓音动听,再加上她有写作方面的擅长,便从演员转行成为了播音员。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就是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杨洁,在当天晚上向全市发出第一条“青岛解放”消息的。
也就是在青岛工作期间,杨洁结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周传基。
周传基比杨洁大四岁,出身名门,他的大爷爷是民国总理周自齐,家资雄厚,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50年,周传基大学毕业后,也进入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和杨洁一见钟情了。
周传基高高瘦瘦,戴着眼镜,天冷的时候还喜欢围一条围巾,斯斯文文的还会说外语。无论是样貌还是学识,都和杨洁很般配。
第二年,两人不顾双方长辈的反对,在青岛领证结婚,结婚之后,杨洁一连生下三个儿女。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两人性格差异和生活观念的不同逐渐显现。
1953年,杨洁生了一场大病,还因此切除了四根肋骨。两人在性格上都比较强势,在家庭责任和孩子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一年以后,杨洁因为肺活量大不如从前,只能从台前转到幕后,调到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而丈夫周传基还留在青岛。
长时间的聚少离多,让两人本就存在裂痕的感情更加岌岌可危
后来随着特殊年代到来,周传基因为出身问题受到牵连,脾气开始变得暴躁无常,经常和杨洁大吵大闹。
杨洁身子骨弱,既吵不过也打不过,只能抱着孩子默默流泪,为自己的不幸婚姻感到悲哀。
1963年,杨洁再也不想忍受,向周传基提出了离婚,并且争取到了三个孩子的抚养权。
从此之后,杨洁就成为了一名单亲妈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忙事业,是亲朋眼中的女强人。
也是在此期间,她认识了比她小14岁的摄影师王崇秋。
1965年,王崇秋从部队转业,进入北京电视台担任摄影师工作。而杨洁此时已经是比较有名的导演,执导过评剧《双玉蝉》,京剧《玉堂春》等多部戏曲文艺片,深受观众的喜爱。
两人虽然不在一个部门,但偶尔也会有一些合作,慢慢就熟识起来。
当时摄像机还是稀罕玩意,是台里的宝贝,很多部门共用一台,所以王崇秋想要摄影技术,就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从书籍里寻找经验。
就在这个时候,杨洁很大方的把一台自己掏钱买的照相机交给他,并且说:“想学习摄像摄影怎么能只看书呢?更重要的还是多实践。”
接触多了以后,王崇秋发现杨洁是一个对待生活很简单,对待艺术很纯粹的人,她甚至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把事情做好。
因为她的不善交际,行事风格特立独行,所以同事都说她是“逍遥派”的,做事只凭个人喜好,其他的一概不理。
可就是这样的性格和热心肠,却深深打动了王崇秋的内心。慢慢地,他也成为了“逍遥派”的一员,努力钻研摄影技术,很快就让杨洁刮目相看。
1967年,经过两年的相处,两人已经成为了忘年交,三观非常一致。这年春节过后,王崇秋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爱意,向杨洁表白了。
杨洁听后吓了一跳,不仅马上拒绝了他,而且还刻意疏远他。他心里不好受,杨洁心里也很煎熬。
这一年她已经38岁,还带着三个孩子,已经做好了终身不嫁的准备。
虽然她也曾对王崇秋产生过好感,但一想到两人相差14岁,而且对方还是一个没有结过婚的小伙,就赶紧把这个念头掐灭。
可王崇秋是一个执着的人。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能接受这样的恋爱。可他却不顾周围同事的嘲讽和嘲笑,对杨洁爱更是炙烈。
1969年,王崇秋追求杨洁两年还没有放弃,很多人都在看他笑话,可杨洁却被感动了。她知道,王崇秋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
两人相恋的消息传出后,单位同事都沸腾了,就连单位领导也找杨洁谈话,并且问她:
“你比他大14岁,还带着三个孩子,你想干什么?你这样做让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可杨洁才不在意这些,她很坦然的回答:“我不需要知道别人怎么看,他们想说什么就说吧,我们真心相爱就已经足够。”
面对同样执拗的两人,领导也非常头疼。
就在这一年年末,两人排除重重阻挠,终于走到了一起。
结婚之后,很多人唱衰两人的感情,说他们的婚姻根本就长久不了。可他们却不管不顾,只是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
当时杨洁和前夫的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于王崇秋这个继父并不认可,甚至处处与他作对。
可王崇秋也不恼,一心一意的付出,给三个孩子洗衣服、洗袜子,刷球鞋。甚至孩子们对着他说一些难听的话,他也心平气和的解释,与他们讲道理。
一段时间后,三个孩子终于被打动,从心里认可了王崇秋这个继父。而王崇秋和杨洁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
1982年,杨洁接到了拍摄《西游记》的任务,她担任导演,王崇秋担任摄影师。晚上回家,两人纷纷发起愁来。
因为台里给的经费实在是太少了,只有三百万,而且摄影机也只有一部。想要完成电视剧里的那些特效和镜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两人经过合计之后,很快就确定了大致拍摄方向。虽然当时的特效技术很落后,但我们却有瑰丽奇伟的大好山河。
只是这可苦了王崇秋,那台老旧的摄像机不仅聚焦麻烦,而且还经常出毛病。有时为了拍一座大山的全景,就需要他扛着摄像机从这座山跑到那座山。
不到一分钟的镜头,却要耗费他好几天的时间。
可杨洁却顾不上心疼丈夫,因为她要掌控全局,对这部作品负责。
对杨洁来说,拍摄最难的并不是技术,也不是演员,而是很多人的不理解。
当她带着剧组几十号人走遍全国各个景点的时候,台里却有人说她利用这个机会游山玩水,浪费经费。为此,台里还派了调查组到剧组调查。
可调查人员到了剧组后却傻眼了,他们早晨吃的是过期的面包,又干又硬,中午也是随便下点干面条应付。
晚上收工之后,为了节省经费和时间,剧组就在拍摄地点搭草棚打地铺,棚子里全是呛鼻的蚊香味。
最终,反而是调查组的人受不了,提前离开了。
1986年,《西游记》剧组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了全部拍摄,播出后引发了万人空巷的观剧狂潮。到现在,这部剧已经播了不下3000次。
而杨洁也因为这部剧,载入到了中国影视剧史册。可是在荣誉的背后,却是杨洁和丈夫的心酸和愧疚。
《西游记》刚开始拍的时候,杨洁和王崇秋的女儿丫丫只有12岁,夫妻两人带着剧组全国各地跑,根本就没有时间照顾。
时间一长,丫丫的身体就出了问题,得了很严重的头痛病,还差点被医生诊断为癫痫。
可拍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连杨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拍完,所以她只能让丫丫辍学,带着她一起跑剧组。
晚年,杨洁和丈夫只要一谈到女儿,就心疼得落泪。好在丫丫也比较争气,在剧组学到了化妆技术,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化妆师。
而杨洁与前夫的三个孩子,却都事业有成,在国外发展定居。
1988年,59岁的杨洁提前离休,主要是因为《西游记》拍摄耗费了她太多心力,而且拍摄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让她有些心灰意冷。
但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杨洁也没有完全闲着,她又和丈夫合作,拍了《朱元璋》《武夷仙凡界》《西施》《司马迁》等剧。只是这些作品的影响力都没有《西游记》大。
王崇秋说,杨洁之所以能拍出像《西游记》这样的好作品,主要是因为她赶上了好时代,拥有良好的创作环境。
可是到了2000年之后,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发展,创作环境也变得乌烟瘴气起来,经常有人找到杨洁,想往她的剧组塞人。
因为这类事情,杨洁得罪了很多人,自己也生了很多闷气。所以在拍完《西游记续集》,讲完86版没机会讲的故事后,杨洁选择了收山。
杨洁在艺术上是一个天才,可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弱者。她与丈夫王崇秋在一起48年,就连做饭这么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就更别提收拾家务了。
即便到了晚年,杨洁依然很固执,她从来不看国内的电视电影,说现在拍的这些东西根本就不能看。
可能是太较真,气性太大,杨洁晚年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病,还被送到医院抢救过。从那之后,她的身体就不太好了,每天都需要吃很多的药。
为了照顾好她,王崇秋每天都会把要吃的药分类包好,用笔写上什么时候吃。可即便这样,杨洁还是经常忘记。
2017年春节过后,王崇秋和杨洁商量,家里的沙发已经好多年了,等到年底就换张新的。
杨洁开玩笑说:“不用那么麻烦,我到时候还不知道在不在。”
王崇秋故意板起脸,让她不要乱说,说她一定能长命百岁,还能再陪自己十几年。
这时,杨洁也是有感而发,一改平日里的严肃和强势,柔声对王崇秋说:
“我这一生最大的资本、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好老伴儿。”
王崇秋可能是感觉到不对劲,便与她开玩笑说:
“杨洁啊,跟你过了一辈子,这还是第一次听你说好话。”
杨洁听了很不好意思,因为王崇秋并没有说错。长久以来,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都是她说了算。
2017年4月15日,88岁的杨洁因心脏病去世,74岁的王崇秋也陷入了巨大悲痛。
他抚摸着家里的那张老旧沙发,没想到杨洁真的就这么走了。
杨洁去世后,王崇秋深居简出,住在北京的一处普通小区内,家里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杨洁的照片,她垂眸浅笑,就像年轻时的样子。
即便到了现在,王崇秋家里的家具还舍不得扔,特别是在摆在客厅的一张小桌。
杨洁在世时,经常躺在躺椅上看国外的黑白电影,旁边的小桌上就摆着瓜子和茶水。
每当想杨洁的时候,王崇秋就拿另外一张躺椅,躺在小桌的另一边,电视机里放着杨洁最喜欢看的电影,还会感叹一句:
“杨洁啊,你这辈子太辛苦,太累了。”
来源:趣谈人物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