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打工十年攒钱买房 婚后妻子嫌家乡穷要卖 墙角挖出铁盒改变一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20:28 2

摘要:那天我正在院子里摆弄几棵青椒秧子,听见李婶在墙头喊:“老赵,你堂弟回来了,拉了一车东西,听说买了老王家的房子!”

堂弟小军回乡这事,村里人议论了好一阵子。

那天我正在院子里摆弄几棵青椒秧子,听见李婶在墙头喊:“老赵,你堂弟回来了,拉了一车东西,听说买了老王家的房子!”

我抬头一看,李婶顶着一头刚烫过的卷发,手上还沾着洗衣粉的泡沫。这老太太消息倒是灵通,小军前脚刚到村口,后脚全村都知道了。

小军比我小八岁,是我二叔的儿子。二叔早年因病去世,婶子一个人把小军拉扯大。小军初中没毕业就南下打工去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每年过年回来,总能看到他又黑又瘦,但眼神里藏着倔强。

“是啊,这孩子能回来挺好。”我放下铲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老王家那房子空了多少年了?”

“怕有七八年了吧,自打老王去城里儿子那养老,房子就空着。”李婶抖了抖手上的水珠,“你堂弟出手够阔绰,一下子就把房子买了下来。”

我笑笑没接话。小军这些年在外面打拼,日子过得怎样,我这个做堂哥的其实也不太清楚。他从来不爱说自己的事,每次问起,他总是笑着说”还行”。

晚上吃完饭,我骑着三轮车去了老王家。远远就看见院子里亮着灯,一个瘦高的身影在搬东西。

“小军?”我喊了一声。

“哥!”小军走过来,脸上露出笑容,但眼角的皱纹比去年多了些。他三十二岁,眼角却已经有了四十多岁人的沧桑。

“咋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车站接你啊。”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没事,反正也没多少东西。”小军转身引我进屋,“嫂子在屋里呢,你进来坐。”

我这才知道,小军不仅买了房,还带回了媳妇。他媳妇叫小红,是广东服装厂的工人,比小军小五岁,长得挺清秀,但眉头微蹙,看起来不太高兴。

屋里乱糟糟的,大包小包堆了一地。老王家的房子有些年头了,虽然结实,但到处都是灰尘和蜘蛛网。小红坐在一个行李箱上,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显得格外不自在。

“嫂子好。”我打了个招呼。

小红抬头,勉强笑了一下,又低头刷起手机。

小军给我倒了杯水,是用矿泉水瓶晃了几下的凉白开,杯子还是老王家留下的,杯沿有个小缺口。

“回来住啊?还是就过来看看?”我问。

小军点点头:“打算回来了。这些年在外面也攒了点钱,想在家乡安定下来。”

他说这话时,小红明显翻了个白眼,但什么也没说。

我没多待,看出他们需要收拾屋子,就告辞了。临走时,小红终于开口:“这村子连个像样的超市都没有,明天去哪买东西啊?”

小军赶忙解释:“镇上有超市,开三轮车二十分钟就到了。”

“二十分钟?”小红的语气像是在说二十小时。

我笑笑,说了句”慢慢就习惯了”,骑上三轮车离开了。月光下,老房子显得孤独而沉默,仿佛在思考着新主人带来的命运变化。

接下来的日子,小军每天起早贪黑地修缮房子。他从镇上买来水泥、沙子,请了几个村里的老手帮忙,把屋顶和墙壁都修补好了。院子里长了多年的杂草被清理干净,还栽了几棵果树苗。

小红却像一只不安的鸟,整天窝在屋里看手机。她很少出门,偶尔去镇上买东西,回来总是抱怨这里买不到她想要的东西。

村里人都在背后嘀咕:“小军娶了个城里媳妇,估计待不长。”

一天下午,我去看小军,刚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争吵声。

“你答应过我的!说好只是回来看看,修好房子就回去的!”是小红的声音。

“咱们不是说好了吗?在老家安家,以后可以开个小店,或者我去县城找份工作…”小军的声音很低。

“你看看这个地方!下雨天泥巴路走不了,手机信号时有时无,连个像样的菜市场都没有!我受够了!”

我站在门口,不知道该进还是该走。这时,小军拉开了门,看见我站在那里,有些尴尬。

“哥,你来了。”他挠挠头,“进来坐。”

小红已经进了里屋,摔门的声音震得墙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

屋里的气氛很沉重。桌上放着半杯没喝完的茶,茶叶漂浮在水面上,像一场没说完的争执。

“吵架了?”我低声问。

小军摇摇头,又点点头:“她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其实我理解,城里确实方便,但…”

“但这是你的梦想,对吧?”我替他说完。

“嗯。”小军的眼神飘向窗外,那里是一片新翻的菜地,“我在外面漂了那么多年,就想有个自己的家。老家的房子便宜,我攒的钱够买下来再好好装修,还能剩下一些开个小买卖。在城里,一个厕所都买不起。”

我点点头,理解他的心思。那些年在城市当建筑工人,风吹日晒,背井离乡,所有的苦都往肚子里咽,为的不就是这个朴素的梦想吗?

“给她点时间吧。”我拍拍他的肩膀,“乡下生活确实不容易习惯。”

小军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其实她想让我卖了这房子,去她老家那边的县城买房。”

“那你…”

“我舍不得。”小军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这里有我爸的记忆,有我小时候的一切。”

窗外,一只老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咯咯”地经过,其中一只小鸡掉队了,急急忙忙追赶的样子,让人莫名有些心酸。

就在这时,里屋的门开了,小红出来了,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些。

“嫂子。”我点头打招呼。

小红勉强笑了笑:“你们聊,我去院子里晒晒太阳。”

她走后,小军叹了口气:“结婚前我跟她说过要回老家的事,她当时也同意了。可真回来了,她又…”

“人都会变的。”我说,“也许她需要时间适应。”

“希望吧。”小军苦笑,“我开始后悔买这个老房子了,就想着地方大,院子也宽敞,可以种菜养鸡,却没想到她根本不喜欢这种生活。”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帮他收拾屋子。老王家的房子年代久远,很多地方都需要重新装修。角落里堆着旧家具,可能是老王一家搬走时留下的。

“这些东西准备怎么处理?”我问。

“都扔了吧,留着也是占地方。”小军看了一眼那堆旧物。

我们正准备搬那些木头椅子,院子里突然传来小红的尖叫声。我们跑出去,看见小红站在院子角落,指着地面。

“怎么了?”小军急忙问。

“那里有东西在动!”小红惊恐地说。

我们走近一看,地面上果然有一块地方微微隆起,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往上顶。小军用脚踢了踢,感觉是个硬物。

“应该是以前埋的什么东西,土被雨水冲刷,露出来了。”我猜测道。

小军拿来铁锹,小心地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露了出来。

“这是什么?”小红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走近了些。

小军把铁盒子拿出来,擦掉上面的泥土。这是个老式的铁皮盒子,大约有鞋盒大小,盖子上锈得厉害,但还能辨认出一些花纹。

“要打开看看吗?”我问。

小军点点头,试着打开盒子。盖子很紧,他用了点力气才打开。里面是一层发黄的报纸,小心地掀开后,我们都愣住了。

盒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叠老照片,一个红色的小本子,还有几枚金灿灿的东西。

小军拿起那几枚金灿灿的东西,借着阳光一看,是三个金戒指和两个金手镯!

“这…这是黄金?”小红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拿过来仔细看了看:“应该是老物件了,很有年头了。”

小军翻开那个红色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字,还夹着几张老式存单。

“这是老王的日记吧?”我凑过去看。

小军点点头,开始翻阅。很快,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怎么了?”我问。

“这是老王爷爷的日记…”小军的声音有些颤抖,“里面写了这些金子的来历。”

原来,这些金器是老王年轻时候家里传下来的,那时候很穷,这些是全家的积蓄。文革时期怕被没收,就埋在了院子里。后来条件好了,老王也没把它们挖出来,而是当作一个秘密保留着,只在日记里记录下来。

“最后一页写着,”小军指着日记本,“‘这房子卖给了小军,是个懂得珍惜家乡的好孩子。如果他能找到这些东西,就算是老天爷送给他的礼物吧。如果没找到,就让它们永远埋在土里,见证这片土地上的沧桑。’”

我们三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发现。

“这得值多少钱啊?”小红小声问。

小军合上日记本:“不知道,但应该不少。”

“那我们…”小红看着小军,欲言又止。

小军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先收起来吧,明天去县城找个懂行的看看。”

晚上,院子里静悄悄的。月光洒在那个铁盒子上,让它看起来神秘而遥远。小军一直在翻看那本日记,时而皱眉,时而轻叹。

第二天一早,小军和小红去了县城。我因为要照顾家里的老母亲,没有同行。等他们回来时,已经是傍晚了。

小军的表情很平静,小红则一直挽着他的胳膊,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怎么样?”我迎上去问。

“那些金子是真的,专家说很有收藏价值,光黄金价值就有七八万,如果按收藏品算,价值更高。”小军说。

“那存单呢?”

“已经过期了,不过银行说可以办理一些手续,或许能拿回一部分钱。”

我看了看小红,她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所以,你们决定怎么办?”我小心地问。

小军看了小红一眼,笑了:“我们决定留下来。”

我有些惊讶:“真的?”

小红点点头:“我想通了,与其在城里买个几十平米的小房子,还不如在这里好好装修一下,把院子收拾好。小军说可以把一部分钱投资到村里的农产品上,我觉得是个不错的主意。”

小军补充道:“村里的土鸡蛋、山货这些,在城里很受欢迎。我们可以开个网店,专门卖家乡的特产。”

我明白了,那个铁盒子不仅仅改变了他们的经济状况,更改变了小红对乡村生活的看法。也许是金子的价值让她看到了农村的另一面,也许是老王爷爷的日记让她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

“这是好事啊。”我拍了拍小军的肩膀,内心为他高兴。

接下来的日子,小军和小红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请了工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院子也规划得井井有条。小红开始学着种菜,还在网上学习如何经营网店。

村里人都说小军走运,娶了个肯吃苦的媳妇。没人知道铁盒子的事,小军只跟我和他妈说了,其他人只当是小红适应了乡村生活。

三个月后,小军的网店开张了,专门卖村里的土特产。小红每天忙着拍照、直播,还学会了用方言跟顾客聊天,慢慢地成了村里的”网红”。

有一天傍晚,我去他们家串门,看到小红正在院子里直播。她穿着一件朴素的布衣,头上还别了朵野花,手里拿着刚从地里摘的蔬菜,笑着对手机说:“今天给大家介绍我们村的农家菜园…”

直播结束后,她看见我,热情地打招呼:“哥,来坐!小军去镇上送货了,马上就回来。”

我看着眼前的小红,已经完全认不出那个刚来时愁眉苦脸的城里媳妇了。她的脸晒得有些黑,但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生气。

“习惯了?”我笑着问。

“嗯,比想象中好多了。”小红倒了杯茶给我,“一开始确实不习惯,觉得这里什么都没有。现在才发现,这里什么都有,只是跟城里不一样罢了。”

小军骑着三轮车回来了,车厢里装满了空纸箱,应该是送完货回来的。他一边卸货一边说:“网店订单越来越多了,明天还得多准备些。”

我帮他一起搬东西,问:“那些金子呢?”

“存起来了,准备以后给孩子当教育基金。”小军笑道。

“孩子?”我一愣。

小红不好意思地笑了:“还有三个月就生了。”

我这才注意到她的肚子已经有些隆起。

“恭喜啊!”我真心实意地说。

晚上,小军留我吃饭。饭桌上,小红端出一盘红烧肉,是家乡风味的,看得出很用心。

“还记得我刚来那会儿吗?”小红突然说,“觉得这里又穷又偏僻,什么都不好。”

小军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那会儿我也担心你坚持不下来。”

“要不是那个铁盒子…”小红的话没说完,但我们都明白她的意思。

小军摇摇头:“不全是因为铁盒子。你看,老王爷爷在日记里写了那么多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我读了很感动。他说,城里可以给你方便,但只有家乡的土地才能给你归属感。”

“是啊,”小红点点头,“刚开始我是因为那些金子改变了主意,但慢慢地,我发现这里的生活真的很好。空气新鲜,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种的,晚上能看到星星,邻居们也很热情。”

我举起杯子:“祝你们在老家生活得越来越好。”

夜色渐浓,院子里传来蛐蛐的叫声。小军新种的果树苗已经长高了一些,在月光下投下细长的影子。那个曾经被埋在墙角的铁盒子,如今摆在他们家的书架上,成了一个特别的纪念。

谁能想到,一个埋藏多年的铁盒子,不仅改变了小军和小红的生活,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对家乡的爱。

也许,真正的宝藏不是那些金器和存单,而是铁盒子里承载的那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是老王爷爷想要传递给下一代的家乡记忆。

小军和小红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就像院子里那些新栽的果树,总有一天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离开时,我看到小红正靠在院子的老槐树下,手抚着肚子,眼神安详。小军站在一旁,修剪着刚种下的葡萄藤。

“明年这个时候,葡萄应该能结果了。”小军说。

“嗯,正好孩子也会满地跑了。”小红微笑着回应。

我默默地走出院子,留下这对小夫妻享受他们的宁静时光。太阳快要落山了,但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就像小军和小红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来源:一颗柠檬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