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吧,文艺复兴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佛罗伦萨洗礼堂招标”这件事,一来的确是件大事,二来正赶上15世纪刚开始,所以就被很多人当成了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其实吧,文艺复兴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佛罗伦萨洗礼堂招标”这件事,一来的确是件大事,二来正赶上15世纪刚开始,所以就被很多人当成了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如果说得宽泛一些的话,在这之前的一百年间,意大利已经有很多成就可以被纳入文艺复兴的范围了。
比如在绘画方面,意大利出了伟大的画家乔托。
乔托,全名乔托·迪·邦多纳(意大利语Giotto di Bondone),1266年出生在佛罗伦萨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乔托年轻时学习的绘画,还是中世纪的拜占庭和哥特风。这种绘画风格我懒得多说,大家只要知道“它只画宗教画,而且只画宗教画里的圣像画,而且画的人物一个个面无表情、动作呆板,看上去不怎么像人”就可以了。
乔托也不喜欢这样的东西,所以他就大胆创新。到了中年时代,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虽然也是画宗教画,但是乔托的宗教画有了情节,有了场景,人物也更形象生动。
乔托死于1337年,享年71岁,他是全欧洲第一个突破了中世纪呆板绘画的画家,所以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本来,欧洲的绘画是可以沿着乔托开创的风格,一路发展下去的,但是1334年黑死病大爆发,欧洲的文艺发展一下子中断了,所以乔托的事业就(暂时性地)后继无人了。
在文学方面,14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三位大师。
第一位是但丁。
但丁·阿利吉耶里(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生于1265年,1321年去世)是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写了200多首诗,其中的代表作是叙事长诗《神曲》。
《神曲》,直译过来是《神的喜剧》,讲的是但丁神游地狱、炼狱和天堂,遇到了各色人等的故事,全诗一共100篇。虽说这部诗集的世界观还是天主教的,把世界分成了人间、天堂、炼狱和地狱四个部分,但把什么人物安排上天堂,让什么人物下地狱,则是按作者的好恶来编排的。
但丁的依据不是历史人物的生前地位、权力或财富,而是他自己的价值观:有些教皇、国王或者将军大臣,尽管生平显赫,但因为作恶多端,就被诗人安排下了地狱;而有些普通人尽管生前无权无势、一文不名,但因为真诚、善良和各种美德,就被但丁安排上了天堂。
第二位是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语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是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十日谈》。
《十日谈》是一部短篇故事集,讲的是1348年佛罗伦萨流行黑死病,7个贵族女青年和3个贵族男青年带着仆人到乡下别墅去躲避瘟疫。为了打发时间,大家相约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之内一共讲了100个故事,然后瘟疫结束,大家回城。
这100个故事包罗万象,反应了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中最有特色的,一是讽刺教会,二是讽刺人性的贪婪——由此可见,《十日谈》的主题和《神曲》类似,也是歌颂真善美,讽刺假恶丑。
第三位是彼特拉克。
弗兰切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大约400首诗,内容大多是歌颂爱情、赞美自然、热爱生活、反思自我等等,主旨和前面两位基本一样。
顺便提一句,彼特拉克诗歌作品的主要形式是十四行诗,这是欧洲古代最常见的诗歌形式,全篇共14行,对于押韵、音节数量和轻重音的安排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律诗。
这三位大师因为成就斐然,而且年代相近、主旨相同,所以也被人称为“文艺复兴早期三杰”,或者简称“文艺复兴前三杰”。
受他们的影响,英国当时也出了一位人本主义大诗人,乔叟。
杰弗雷·乔叟(英语,Geoffrey Chaucer,1340或1343—1400),人称“英国诗歌之父”。他的代表作叫《坎特伯雷故事集》,讲的是30个人一起去坎特伯雷朝圣,一路上大家先后讲故事。
这本故事集的形式模仿的是《十日谈》,内容也相似:既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歌颂。
乔叟本来准备让每个人讲4个故事,这样总共凑成120个故事,但直到他去世,才完成了二十几个故事。
来源:时光漫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