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汽车团退伍后跑车,住山西战友家,临走时他堂妹叫住了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9 03:04 2

摘要:穿好衣服跑出去,原来是我们团里负责运输的老李。"小刘啊,听说你退伍后要去跑车?我这有个老战友在山西开运输队,你要不要去那边试试?条件挺好的。"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小王!快起来,有人找!"我正在被窝里做着美梦,就听见老班长的大嗓门在耳边炸开。

睁开眼,看了看手表,才早上六点。谁这么早来找我?明天就要退伍了,今天本来可以睡个懒觉的。

穿好衣服跑出去,原来是我们团里负责运输的老李。"小刘啊,听说你退伍后要去跑车?我这有个老战友在山西开运输队,你要不要去那边试试?条件挺好的。"

这可是个好机会。1987年那会儿,退伍后找个好工作不容易,尤其我这种农村出来的兵。在部队开了三年汽车,除了这个技术,我还真不知道能干啥。那时候每个月就二十几块钱津贴,省吃俭用才攒了点钱。

"真的吗?太谢谢老班长了!"我一把抓住他的手,激动得不行。

就这样,退伍手续办完的第三天,我背着我那个发了霉边的绿色帆布包,揣着团里发的路费和转业费,踏上了去山西的列车。那包里装着我的军装、几件换洗衣服,还有战友们送的纪念品——一本签满名字的小本子,和几张在院子里拍的合影。

火车上人挤人,味道杂七杂八的。我挤了半天才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想起这三年的军旅生活,还真有点舍不得。记得刚入伍那会儿,连里的老兵说新兵蛋子就是容易想家,我还不信,结果自己天天晚上钻进被窝偷偷抹眼泪。现在却舍不得离开这个大家庭了。

"吃点东西不?"邻座的大哥递过来一袋花生米,"看你这打扮,是当兵的吧?"

"是啊,刚退伍。"我接过花生,"谢谢大哥。"

"我弟弟也在当兵,在东北,好几年没见着了。"大哥感慨地说,"当兵苦不苦啊?"

"苦啊,但也有乐。"我嚼着花生米,"早上五点起床,冬天黑咕隆咚的出去跑操,那个冷啊,手都冻裂了。但晚上大家一起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看完就是《西游记》,那叫一个热闹。"

大哥笑了,"是啊,咱们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多节目,《西游记》可是抢着看。"

就这样,一路上我跟大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讲我们汽车团如何日夜兼程运送物资,讲我第一次开车时差点撞到路边的树,班长吓得脸都白了,讲深夜站岗用牙签撑眼皮的"绝招"。

"哎呀,到站了!"不知不觉,列车已经到了山西太原站。这是我第一次来山西,下了火车就被扑面而来的煤炭味给熏着了。

按照老李给的地址,我打听了半天,才问到一个开黄色面包车的司机。"去这地方得五块钱。"司机说。那时候五块钱可不少啊,都够吃一顿好的了。但我还是咬咬牙上了车。

张叔家是个小四合院,院子不大但收拾得挺干净。见到我来,张叔热情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说:"老李这娃子真行,说得一点都不错,你小伙子看着就精神!"

张叔今年四十多岁,身板硬朗,说话声音洪亮,一看就知道当过兵。他给我安排了靠院子的一间小屋住下。屋子不大,一张木板床,一个小桌子,一个衣柜,简单但整齐,像极了我们部队的宿舍。

"小刘啊,先洗洗休息一下,晚上吃完饭咱们好好聊聊。"张叔拍拍我的肩膀。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张婶做的山西刀削面和醋溜土豆丝,热闹极了。张叔家有三个孩子,两个上学,一个才四五岁,小家伙一直盯着我看,可能是好奇我这个陌生人吧。

"小刘啊,听说你是哪里人啊?"张婶边给我夹菜边问。

"我是河南的,农村的。"我回答,"家里种了十几亩地,就我一个儿子,爹妈把我送去当兵,本来想着回来能分配个工作,可现在国家政策变了,只能自己找了。"

"那挺好的,踏实。"张叔点点头,一边喝着小酒,"我们运输队现在有五辆解放卡车,拉煤为主,活儿多着呢,就是缺人手。你要是愿意,明天就可以跟我去看看。工钱一个月一百二,包吃住,怎么样?"

一个月一百二!我心里一阵激动。在部队那会儿,每个月就二十几块津贴,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现在一下子能拿这么多,简直像做梦一样。

"太感谢张叔了!我一定好好干!"我激动地说。

吃完饭,张叔领我去院子里看他的车。五辆深绿色的解放牌卡车停在那里,虽然有些年头了,但看得出保养得不错。

"这车你应该熟悉吧?部队里开的啥车?"张叔问。

"就是这种解放车,不过我们那是军绿色的,拉人多一些。"我回答。

"那就行,明天你试开一下,没问题就正式上岗。"张叔说。

回到房间,我坐在床上,感觉这一切来得太快了。三天前我还在部队里收拾行李,跟战友们告别,现在已经在几百公里外的山西,准备开始新生活了。想着连队里那些一起扛过枪、蹲过炊事班的哥们,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尤其是老乡小杨,说是要回老家结婚,邀请我去喝喜酒呢。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来帮着张婶打扫院子。在部队养成的习惯,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叠被子、扫地。张婶见了直夸我勤快。

上午,张叔带我去看了他的运输队。除了五辆卡车外,还有个小仓库和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队里一共有七个人,都是像我一样的退伍兵或者转业军人。大家见我是新来的,都很热情,七嘴八舌地介绍情况。

"小刘是吧?部队哪个团的?开车几年了?"一个大个子问我。

"汽车团的,开了三年车。"我说。

"那行,来,试试这辆老解放,看看手感。"大个子拍拍其中一辆车,"我叫老王,85年退的伍,专门负责车辆维修。"

我上了车,熟悉的方向盘,熟悉的挡位,只是这车比部队的旧一些。发动机轰鸣着,我小心地把车开出院子,在附近兜了一圈。

"不错不错,小伙子开车稳当。"张叔满意地点点头,"明天就上路吧,先跟着老周跑一趟,熟悉熟悉路线。"

就这样,我在张叔家住了下来,每天跟着运输队跑长途。刚开始是跟着老周跑,老周是个老司机,开车技术好,人也热心,路上教了我不少技巧,比如怎么走山路省油,怎么跟路上的交警打交道等等。

一个月后,我已经能独立跑车了,主要是拉煤从矿上到电厂。山西的煤炭运输生意好,经常一趟下来能赚不少钱。虽然辛苦,早出晚归的,有时候一跑就是两三天,但比起部队里的训练和值班,这算不了什么。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叔一家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每次回来,张婶总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小刘回来了?快洗洗手吃饭,今天炖了排骨。"这种家的感觉,让我这个远在他乡的游子格外温暖。

张叔还经常拉着我喝酒聊天,说起当年在部队的事。"当兵那会儿,条件比你们差多了。我们连队冬天洗澡要去河里破冰,那个冷啊,洗完还得跑步回去,不然就得冻感冒。"

我也会讲讲我们连队的趣事,比如新兵连的时候大家集体掉眼泪,比如夏天夜里蚊子多,我们把蚊帐当乒乓网打球,结果被连长抓了个正着。

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攒了些钱,还给家里寄了一部分。爹妈来信说,村里人都羡慕我在外面有出息,找到了这么好的工作。

有一天晚上,我刚从外地跑运输回来,浑身是汗,又累又渴。正在院子里洗车,想着洗完赶紧洗个澡。这时,张叔的堂妹小芳从屋里出来,端着一碗绿豆汤走到我面前。

"刘哥,天热,喝点绿豆汤解暑。"她腼腆地递给我,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哼。

"谢谢!"我接过碗,一口气喝完了,"真解渴!"

小芳是个安静的姑娘,比我小两岁,白白净净的,在县城的服装厂上班。平时话不多,但做事很细心。每次我回来,总能看到她帮着张婶收拾屋子或做饭。有时候我的衣服脏了,第二天就发现洗得干干净净地挂在院子里了,虽然小芳从来不说,但我猜是她帮忙洗的。

"刘哥,你吃饭了没?婶子做了红烧肉,特意给你留的。"小芳说。

"还没呢,刚回来。"我擦了擦汗,感到一阵温暖。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我已经在张叔家住了快两个月。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不错,我已经存了一笔钱,准备过段时间回老家看看,也许可以给爹妈盖新房子了。

"小刘,下周有个大活儿,去北京送一批货,你去不去?"一天,张叔问我。

"去!当然去!"我爽快地答应了。北京可是我当兵时的驻地,那里还有不少老战友。也许能顺便去看看他们,聊聊天,说说近况。

整整一周的奔波,终于把货送完了。在北京,我还真找到了一个老战友小钱,他分配到了一个国营工厂当汽修工。我们喝了一顿酒,聊了一晚上,说起连队里的事,笑得前仰后合。回来的路上,我买了些北京特产,准备送给张叔一家。

回到张叔家,发现院子里格外热闹。原来是张叔的亲戚从外地来了,屋里屋外都是人。吃过晚饭,张叔把我叫到一边。

"小刘啊,你在这住了这么久,我看你人不错,勤快踏实。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张叔您说,什么事都行。"我好奇地问。

"就是我那堂妹小芳,她挺看好你的。你们年龄也合适,要不......"

我一时语塞,脸"唰"地红了。想起这两个月来,小芳确实常常默默地关心我,给我送水送饭的,但我一直把她当妹妹看。

"张叔,我......"我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兵那会儿,战友们常说我老实,连话都说不利索,尤其是面对女孩子的时候。

"你别急着回答,好好想想。"张叔拍拍我的肩膀,"小芳是个好姑娘,踏实肯干。这年头,找个好对象不容易。"

那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了部队里那些打趣我的战友们,说我这么老实,怕是要打一辈子光棍了。他们退伍前还专门教我怎么跟姑娘说话,结果我全忘了。可我真没想过这么快就定下来,虽然小芳确实是个好姑娘。

第二天一早,我起来后决定回老家一趟,好好想想这事。也该看看爹妈了,他们肯定想我了。收拾好行李,我去和张叔告别。

"张叔,我想回家看看,过段时间再回来。"

"行,你父母肯定也想你了。这是上个月的工钱,你拿着。"张叔塞给我一个信封,"别忘了回来啊。"

正当我准备出门时,小芳突然出现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个包裹。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衬衫,头发扎了个马尾,看起来特别精神。

"刘哥,等一下!"她喊住了我,然后快步走过来,"我给你包了些饼干和熏肉,路上饿了可以吃。"

我接过包裹,挺沉的,里面还有一封信。看着小芳期待的眼神,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谢谢你,小芳。我会尽快回来的。"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回答。

小芳点点头,眼里带着笑意,又有点不舍:"一定要回来啊,我等你。"

坐在开往河南的长途汽车上,我打开了小芳的信。信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她对我的感情,说自从我来了张叔家,她就觉得我特别踏实可靠,跟别的小伙子不一样。她还写了对未来的憧憬,说什么希望能有个小院子,养几棵果树,每天给我做饭等我回家。

想起小芳给我洗衣服,端水递饭的样子,还有那害羞的笑容,我心里莫名地感到一阵温暖。当了三年兵,在部队里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战友们成了我的兄弟。可退伍后,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孤零零的,没想到在张叔家,又找到了另一种家的感觉。

拿出小芳给我准备的熏肉,咬了一口,香得很,是家的味道。我决定,处理完家里的事,就回山西,回到那个有人等我的地方。

回家路上,我脑子里一直回想着这几个月发生的事。从部队退伍,去张叔家跑车,认识小芳...命运就像我开的那辆大卡车,拐了一个又一个弯,却意外地把我带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

也许,这就是我们老班长常说的那句话:"当兵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更是学会做人。退伍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我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里默默地感谢老李,感谢张叔一家,也感谢那三年的军旅生活,让我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毕竟,这世上,最难得的,不就是有人记挂着你吗?回家看看爹妈,然后我会回到山西,回到小芳身边,开始我的新生活。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