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溪老师要跟大家聊聊,一节特别的语文课,那可是充满了惊喜与思考呢!作为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每次翻开《军神》这篇课文,我心里总会琢磨:刘伯承元帅的铁骨铮铮,与咱们现在的孩子,中间隔了多远的距离呢?
朋友们,溪老师要跟大家聊聊,一节特别的语文课,那可是充满了惊喜与思考呢!作为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每次翻开《军神》这篇课文,我心里总会琢磨:刘伯承元帅的铁骨铮铮,与咱们现在的孩子,中间隔了多远的距离呢?
记得那天,当我在课堂上讲到刘伯承元帅“不用麻药、数着刀数完成手术”的壮举时,小家伙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惊叹声此起彼伏。
那一刻,我就知道,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记住“军神”这个标签,而是要让“坚韧”这个词,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
今天,溪老师分享这节语文课上的3个温馨瞬间,以及背后那些关于教育的思考。
开学初,讲到《军神》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孩子们展示了一张刘伯承元帅晚年的照片:他戴着眼镜,正专注地读书。
“看,这就是课文里的‘军神’,你们觉得他和普通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盯着照片,小声地议论着:“他的眼神特别坚定!”“感觉他经历过好多故事呢!”
接着,我就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了一个“细节放大镜”,带着他们一起走进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手术场景。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72”,然后问:“想象一下,如果是你,摔破了膝盖,缝两针都要疼得哇哇大哭,而他却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数着刀数完成了手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有个男生立刻举手说:“就像游戏里血条清零了还在战斗,简直太牛了!”
我又播放了一段小朋友补牙时紧张得直哼哼的视频,让孩子们试着模仿一下“数刀数”时的心理活动。
一个女生羞涩地说:“我肯定是一边哭一边想‘怎么还没结束’,但他却在心里默默地数‘一刀、两刀……’,把疼痛变成了可以计数的数字。”
如何上好语文课,就得找点孩子们能懂的方式。
于是,我就用“现代语境”来解读这篇课文,把“坚韧”比作“游戏里的耐力条”“闯关时的坚持”,孩子们一听就明白了。
用“三个联结”让坚韧触手可及,让“军神”走进孩子的生活。
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崇拜“军神”,但往往觉得那是伟人才能做到的事,自己根本做不到。于是,我就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坚韧”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①联结“我的坚韧时刻”:原来我也很“燃”。
在课堂上,我拿出了一张自己的“坚韧勋章”——那是一张学游泳时呛水却坚持下来的照片。“刘元帅的‘72刀’是他的挑战,你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72刀’呢?”这一问,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学书法的男孩说:“我练‘横’画练了上百次,手酸得都握不住笔了,但现在我写得特别漂亮!”
我让他们把这些故事写成“我的坚韧小卡片”,贴在课本上。有个平时内向的孩子,在卡片上画了自己学骑自行车的样子,还写着:“我摔了五次,但我没哭,我也是自己的‘军神’!”
② 联结“身边的军神”:平凡中的光芒。
趁热打铁,我又给孩子们看了一段视频:小区保安叔叔在暴雨中坚守岗位、妈妈带病坚持工作、同学主动帮同桌补笔记……我告诉他们:“这些人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他们的‘坚韧’同样值得掌声。”
孩子们这才发现:坚韧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爷爷每天早起练太极,腿疼也不放弃,他就是我家的‘军神’!”
③联结“创意表达”:让“军神”也“接地气”。
最让我惊喜的是“军神的朋友圈”这个创意作业。我让孩子们用现代语言为刘伯承元帅设计手术当天的朋友圈。小家伙们的脑洞大开,让人忍俊不禁:
刘元帅”的文案:“今日手术,谢绝麻药,72刀已数清,医护人员的手比手术刀还稳。
配图:手术台视角的天花板,还有一张淡定自若的自拍
这些充满童趣的表达,让“军神”从课本里走了出来,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榜样朋友”。
比课文更动人的,是成长的足迹。
下课后,有个曾因数学成绩落后而自卑的孩子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今天做应用题时卡壳了,但想到刘元帅数刀数的情景,我就告诉自己‘再试一次’,结果真的解出来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五年级的孩子或许还不懂“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但他们能听懂“坚持”的力量。这,就是课文最好的馈赠。
结语
作为老师,我们教《军神》,并不是要让孩子记住历史的苦难,而是要让他们看到“人在困境中如何选择”:是哭着放弃,还是咬着牙迎接“下一刀”?这种“选择的勇气”,才是陪伴他们一生的“坚韧力”。
来源:远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