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018)站在一百楼,眼里只有万里河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07:11 2

摘要:在一楼,“我”能听到别人的指责,因为“我”与指责“我”的人基本上处于同一个高度,听见批评是不可避免的;到了十楼,“我”与指责者已不在同一个高度,十个楼层的距离让“我”听不清别人的指责;而站在百楼时,“我”与指责者已经拉开了百倍的差距,眼中只有万里河山,而来自于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站在一楼,有人指责我,我很生气;我站在十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太清,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一百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见,眼里只有万里河山。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在一楼,“我”能听到别人的指责,因为“我”与指责“我”的人基本上处于同一个高度,听见批评是不可避免的;到了十楼,“我”与指责者已不在同一个高度,十个楼层的距离让“我”听不清别人的指责;而站在百楼时,“我”与指责者已经拉开了百倍的差距,眼中只有万里河山,而来自于底层的指责声,自然是再也听不见了。同样是别人的指责,随着楼层的变化,“我”从“生气”变为“听不太清,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再到最后“听不见”,“眼里只有万里河山”——材料阐述“我”面对他人的意见、评价等时前后三次不同的心理感受,由果溯因,可见一个人自身所处的位置越高,就越是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离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就越远,越能摆脱他人对自己的影响,自然也就离低俗与狭隘越远,境界与格局就越大。

确定好立意之后进行写作,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比如选择“格局决定结局”来写作,可以由材料或者是相关的素材引出这个观点;主体写作时可以安排成并列式,选择一些因为有格局而成功的事例,作为材料并列或分论点并列;结尾再次照应开头或点提观点。当然主体可以安排成对比式,也更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立意:

1.格局决定结局。

2.眼界越高,心胸越阔。

3.高度影响角度。

4.提高自身修养,远离低俗狭隘。

【范文参考】:

放宽眼界,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同样是指责,站在一楼的“我”听后很生气,站在十楼的“我”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站在一百楼的“我”则听不见,眼里只有万里河山。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高度不同,所见必然不同。所以,放宽眼界,才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放宽眼界,才能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著名钢琴家朗朗曾说:“有些事是不可以开玩笑的,比如音乐。”正是因为这种对音乐的执着与专注,才造就了如今才华横溢的他。试想,如果当初他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放弃自己所钟爱的音乐,那么还会有今天这个闻名于世的杰出钢琴家吗?当然

不会。由此可见,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就不能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

放宽眼界,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乌台诗案”使苏轼饱受屈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不前,而是放宽了眼界,以一颗旷达的心泰然处之。于是,他远离了无休止的争吵与谩骂,让身心得到了舒展。也正是因为他能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才使他欣赏到了人生路上不一样的风景。

放宽眼界,才能更加坚定前进的方向。“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国发展。他用生命铸就了一个国家的骄傲——“中国天眼”。正是因为他放宽了眼界,才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反,如果总是盯着脚下的路,不仅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还可能会迷失自我。西楚霸王项羽可谓是一代豪杰,但最后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他没有放宽眼界。他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却忽略了长远的利益。他听不进“亚父”范增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王勃曾说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放宽眼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坚定前进的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登高望山河,格局定人生

“我站在一楼,有人指责我,我很生气;我站在十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太清,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一百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见,眼里只有万里河山。” 这简短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形象地展现了不同高度下人们面对外界指责的不同态度,也启示我们:人生的格局与境界,决定了我们对待事物的视角与心态。当我们不断提升自身格局,便能超越琐碎的干扰,以更广阔的视野拥抱人生。

格局的提升,能让我们摆脱外界指责带来的负面情绪。站在一楼时,我们的视野局限于眼前的方寸之地,对外界的风吹草动格外敏感,他人的指责很容易刺痛我们的内心,引发愤怒与不满。然而,当我们努力攀登,站到更高的位置,就如同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那些曾经让我们耿耿于怀的指责,在更宏大的图景中显得微不足道。就像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政敌的诋毁与指责从未间断。但他并未被这些负面声音所困扰,而是以豁达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他将目光投向文学创作、百姓福祉,在诗词、散文领域留下诸多传世佳作,在地方任职时积极为百姓谋福利。苏轼正是凭借着开阔的格局,跳出了个人得失的狭隘圈子,让自己的人生在更高的境界中绽放光彩。这告诉我们,当我们拥有更大的格局,就不会被外界的指责轻易左右情绪,而是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高格局,能引领我们关注更有价值的目标。站在一百楼的人,眼里只有万里河山,这意味着他们将注意力聚焦在了更宏大、更有意义的事物上。古往今来,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往往都有着超越常人的格局。王阳明一生致力于心学的研究与传播,尽管在仕途上遭遇诸多挫折,但他始终没有将精力放在个人恩怨与得失上,而是专注于对心灵与道德的探索。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不仅影响了中国,还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王阳明拥有心系天下、追求真理的大格局,才让他在思想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科研工作者,他们不为名利所惑,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将 “眼里只有万里河山” 的精神转化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他们的经历表明,当我们以高格局看待人生,就能找到更值得追求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呢?首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储备。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我们能够开阔视野,打破思维的局限。其次,要多经历、多实践,在挫折与挑战中磨砺自己。就像登山一样,只有经历过攀登的艰辛,才能领略到高处的风景。在面对困难和指责时,不抱怨、不退缩,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最后,要心怀理想与信念,树立远大的目标。当我们有了更高的追求,自然会将目光从琐碎的事情上移开,以更宏大的视角看待人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就像一场不断攀登的旅程,我们所处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的视野和心境。让我们努力提升格局,像站在一百楼的人那样,不为外界指责所扰,以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视野,去拥抱 “万里河山”,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站得高,看得远:心境与视野的升华》

“我站在一楼,有人指责我,我很生气;我站在十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太清,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一百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见,眼里只有万里河山。”这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的心境、我们的视野,往往取决于我们所处的高度。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适用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处于低层次时,就像站在一楼的人一样,容易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对他人的批评和指责反应强烈。这是因为此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我保护意识,任何外界的否定都可能被视为对自己的攻击,从而引发负面情绪。然而,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提升,就如同登上十楼,开始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评价,甚至将其误解为善意的问候。而当一个人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层面,如同置身于百层高楼之上,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眼光,心中装的是更为广阔的天地,那些曾经令自己愤怒或不安的声音变得微不足道,因为他所追求的目标已经超越了个体之间的恩怨情仇,而是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变化,更体现了认知能力的提升。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使得人们每天都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冲击,如果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问题。例如,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且要不断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勇于挑战权威。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发现新的现象,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推动科学的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同样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国际形势准确的判断以及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展现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这正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看待问题的体现,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目标。

总之,“站得高,看得远”的理念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保持一颗向上进取的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宽广的胸怀,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登高望远,胸怀天下

站在一楼,他人指责,怒气难消;立于十楼,指责声似问候;身处百楼,指责声杳然,眼中唯有万里河山。这看似简单的楼层变化,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唯有登高望远,方能胸怀天下,不被琐碎的指责与纷扰所困。

登高望远,能让我们拥有豁达的心境。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他人的指责与批评。若我们总是局限于眼前的一方天地,将他人的言语放在心上,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与愤怒的漩涡。就如站在一楼,他人的指责如重锤般敲击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满心愤懑。然而,当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的高度,站在更高的楼层,视野便会变得开阔。此时,他人的指责声变得微弱,我们不再执着于那些负面的评价,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看待。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他站在人生的高处,看淡了官场的得失与他人的非议,在黄州赤壁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名句,将个人的荣辱得失融入了广阔的天地之间。正是这种登高望远后的豁达,让他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登高望远,能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当我们局限于一楼时,只能看到眼前的琐碎与纷扰,容易陷入狭隘的思维定式。而当我们登上十楼、百楼,视野不断拓展,我们会发现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站在百楼之上,万里河山尽收眼底,我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而是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华为公司在面对外部的技术封锁和打压时,没有局限于眼前的困境,而是以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未来科技领域。他们看到了全球科技发展的趋势,致力于推动5G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科技产业赢得了尊严,也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华为的登高望远,让它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登高望远,更能让我们胸怀天下,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高处,拥有豁达的心境和广阔的视野后,我们会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类的发展而奋斗。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心怀天下,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今有无数科研工作者,他们站在科技的前沿,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努力登高望远,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以豁达的心境、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天下的担当,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被指责与纷扰所左右,向着万里河山奋勇前行。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