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续在这里提前声明一点,笔者写作误读红楼系列的目的,第一是揭示末世红楼梦显隐文本里朝代、地域、人物真实身份及改朝换代里大悲剧的真相;第二是根除各种各样误读带来的历史和文学误会,还某些历史人物马士英、孙元化和天下最好的媳妇秦可卿等人一个清白;第三是不让后来的红楼
江南乐影城作明· 王问
朔风吹沙暗河县,隔水桃花不相见。
江南春早花满蹊,上枝下枝莺乱啼。
此时水曲豪华盛,碧榭红楼相隐映。
浦口浮桡兰桂香,陌上流车翡翠光。
三吴贵游秦川女,流盼山隅隔花语。
邀入紫云吹凤箫,风飘歌曲度寒宵。
千金激赏双鸳起,今日花前为君死。
楼船锦筵犹夜开,烛光清凝绿水回。
美人醉后金钿落,忘却银筝在山阁。
继续在这里提前声明一点,笔者写作误读红楼系列的目的,第一是揭示末世红楼梦显隐文本里朝代、地域、人物真实身份及改朝换代里大悲剧的真相;第二是根除各种各样误读带来的历史和文学误会,还某些历史人物马士英、孙元化和天下最好的媳妇秦可卿等人一个清白;第三是不让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者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第四是使那些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有重大误差的和研究方向稍有偏差的人的理论臻于完美。这里没有那种恶意攻击别人、哗众取宠、借着打击异己错误理论抬高自己的目的。
顾鸣塘教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代表著作有《〈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出版;代表论文有《论新发现的〈红楼梦〉第三次程印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东方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颗名珠——论紫姬与宝钗》;《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3期;《文化的交融与分流——浅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全面比较研究》,《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1期;《〈唐话辞书类集〉中的稀见小说史料》,《文学遗产》2007年第1期;《从〈浮生六记〉看清中期江南地区文士阶层的夫妻唱和风习》,《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
顾鸣塘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也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其红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红楼梦》版本研究和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等方面,以下是他的主要红学观点和研究成果:
《红楼梦》版本研究:
程本系统研究:顾鸣塘教授在《红楼梦》程本系统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他发现了程丙本的存在,对《红楼梦》版本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论文《论新发现的〈红楼梦〉第三次程印本》获1986—199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版本流变研究:他对《红楼梦》木活字本流变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不同版本之间的传承与演变关系。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
与《源氏物语》的比较:顾鸣塘教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比较研究中,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他认为《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是东方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颗明珠,从文化交融与分流的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了全面比较研究。其代表论文包括《文化的交融与分流——浅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全面比较研究》。
人物形象比较:他对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对比,如《东方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颗名珠——论紫姬与宝钗》一文,从人物性格、命运等方面对《源氏物语》中的紫姬和《红楼梦》中的宝钗进行了分析。
其他红学研究
顾鸣塘还对《红楼梦》中的其他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唐话辞书类集〉中的稀见小说史料》一文,从史料角度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此外,他对《红楼梦》的鉴赏也有所涉猎,参与了《红楼梦鉴赏辞典》的编撰。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来源:嘉哥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