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足迹深深留下。前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去追逐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
本期为大家介绍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是中国西北地区学科门类最全、科研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名片
院校简称:兰大
创办时间:1909年
院校类别:综合类大学
院校本部: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发展历史
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创建
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
1946年,定名国立兰州大学
1960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96年,加入“211”
2001年,加入“985”
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校训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校徽
兰大校徽主体为兰州大学图书馆正面图,图书馆主体部分宽厚庄重,“1909”为兰大建校年份。外圆中上方为中文“兰州大学”字样,下方为兰大英文名称。
名校风采
城关校区:主校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保留历史建筑如积石堂(图书馆)、至公堂(清代贡院旧址),毗邻黄河,文化底蕴深厚。
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定位“现代化教学科研基地”,建有昆仑堂(图书馆)、天山堂(教学楼),校园地势开阔,周边生态原始,以“最孤独的985校区”著称。
医学校区:以医学教育为主,拥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北综合实力前三甲医院)。
兰州大学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深度参与国家战略任务,如青藏高原科考、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敦煌学研究。
长期位居中国高校前40,草学、生态学、大气科学学科全国顶尖,以“基础研究扎实、服务西部突出”著称。
知名校友
秦大河 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吉均 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晓西 著名经济学家
人才培养
萃英学院(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数学、物理等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实施“小班制+导师制”。
“兰大模式”:在榆中校区推行“书院制”(如昆仑堂书院),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本科生深造率超50%,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毕业生入职科研院所(如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央企(如中核集团)比例居西北高校首位。
社会贡献
生态屏障:研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技术”,助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科技扶贫:在甘肃定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亩产翻倍。
文化传承:建立“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6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生态领域:研发“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治理技术”,恢复退化草地超5000万亩。
大气科学:建立“半干旱气候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导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敦煌学:编纂《敦煌讲座书系》《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学科优势
第四轮学科评估:草学获A+(全国第一),生态学A,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8个学科进入B+类。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兰州大学以“扎根西北、学科厚重”为特色,在草学、化学、生态学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学术优势。其“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与“独树一帜”的科研追求,持续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Hi,我是李楠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
来源:姗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