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129万,艾滋病有7个早期症状,并不难发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19:00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达129万人,每年新发现的感染病例仍在持续增长。

尽管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已有显著提升,但早期筛查意识明显不足,许多人直到疾病进入中晚期才被确诊,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艾滋病并非隐形杀手,它的早期症状并不难以察觉,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足够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以攻击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为主,逐渐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感染者更容易受到各种机会性感染甚至肿瘤的侵袭。

早期识别、科学治疗和规范管理是控制艾滋病传播和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

目前在中国,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集中在性传播途径,尤其是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中,比例高达68%以上

此外,异性性传播也在逐年增长,成为普通人群感染的主要风险源。

很多患者在感染HIV后的前几周就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但由于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往往被忽视。

值得警惕的是,艾滋病的7个早期症状并不隐蔽,只是大多数人不了解罢了

第一,持续发热不退,尤其是低烧;

第二,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部位;

第三,持续性腹泻,排除饮食问题后仍无改善;

第四,体重迅速下降,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原因地瘦了10%以上;

第五,皮疹、皮肤瘙痒,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或丘疹;

第六,夜间盗汗,睡觉时大量出汗;

第七,持续疲倦,提不起精神,即使休息也无法恢复体力。

这些症状虽然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见,但一旦集中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务必引起高度警觉

特别是有高危行为史的人群,例如无防护性生活者、多个性伴侣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吸毒者等,应主动进行HIV检测。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等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延长患者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ART)越早开始,效果越好。目前中国已实现抗病毒治疗的免费政策,患者可以在疾控中心或指定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在药物使用方面,需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并非“吃一两天就见效”的速效药,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的慢病药物

治疗中最关键的是“依从性”和“规律性”,一旦中断用药,病毒容易出现耐药变异,导致治疗失败。此外,部分药物存在肝肾损伤、恶心、头晕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很多人对艾滋病仍存在误解和恐惧,认为一旦感染就等于死亡。事实上,只要及时接受治疗,大多数HIV感染者都可以像慢性病患者一样正常生活数十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90-90-90目标”已在中国取得阶段性成果,即90%感染者被确诊、90%确诊者接受治疗、90%治疗者实现病毒抑制。

这意味着,控制艾滋病已经从“无药可治”进入“可防可控”的新时代

除了西医治疗,中医在艾滋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中医治疗并非直接抗病毒,而是通过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来改善患者的体质

如黄芪、党参、灵芝、麦冬、太子参等均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在部分患者中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中药使用需辨证论治,切忌自行乱用。

在日常生活中,艾滋病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的第一步是坚定的健康意识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无保护性行为、不共用针具、定期检测HIV、杜绝高危性行为,是最核心的防护措施。

对于高风险人群,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药物,如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联合制剂,在关键时刻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公众应增强对HIV检测的接受度和主动性,不要等出现症状后才去检查

目前很多城市的疾控中心、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提供免费匿名检测服务,早发现、早治疗能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减少传播风险。检测本身无创、快捷、安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很多偏远地区或中老年人群由于信息闭塞,仍对艾滋病存在明显歧视,这不仅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也不利于防控工作的推进。

我们每个人都应摒弃偏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HIV感染者,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和支持。社会的包容,将成为防控艾滋病最有力的助推器。

在此我也想提醒广大读者,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与侥幸心理我们不能以为“我不会感染”,就放松了对健康的警惕

每一个人都可能因为一时的不谨慎而陷入疾病的泥潭。定期体检、规范行为、科学防护,是我们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障

在当下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艾滋病已从“绝症”转变为“慢病”管理的范畴。

只要我们勇于面对,科学治疗,艾滋病患者同样可以拥有完整而有质量的人生。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对每一位读者说一句真诚的话:健康的生活,从了解身体开始;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小症状,也不要放弃每一个康复的可能。

愿你一生清朗,远离病痛。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中国艾滋病疫情监测年报[R]. 北京: 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

[2]韩孟杰, 张敬华, 孙丽君, 等. 中国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2): 1788-1793.

[3]王春霞, 李志芳. 中医药在艾滋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06): 107-10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十万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