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腹泻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14:56 5

摘要:羔羊腹泻病是规模化养殖的常见病与高发病,通常情况下羔羊腹泻病常见于1~6周龄的哺乳期羔羊,且冬末春初及夏末秋初为疾病多发时期,该病发生时会造成羔羊生长速度放缓、发育不良、生产力下滑,并可能因身体素质水平较低而同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同时引起羔羊早期免疫抑

羔羊腹泻病是规模化养殖的常见病与高发病,通常情况下羔羊腹泻病常见于1~6周龄的哺乳期羔羊,且冬末春初及夏末秋初为疾病多发时期,该病发生时会造成羔羊生长速度放缓、发育不良、生产力下滑,并可能因身体素质水平较低而同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同时引起羔羊早期免疫抑制,造成接种疫苗免疫失败,这也是目前多数羊场免疫小反刍、羊痘、山羊传胸、梭菌等疫苗免疫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1

细菌性腹泻

在羔羊腹泻病的发病过程中,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B型产气荚膜梭菌等。这些细菌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羔羊的消化系统,包括经口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水源以及与感染羔羊接触的环境。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羔羊腹泻病致病菌之一,其产生的毒素可引起肠黏膜的炎症和损伤,导致羔羊黄白痢。

沙门氏菌型腹泻: 母羊生产时,羊水感染羊羔,一周内的幼龄羊发病率较高,病羊会出现高烧(体温迅速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完全拒食,躯体极度消瘦,便中带血,最后因病死亡。群羊暴发1次通常会持续半个月的时间,流产率与死亡率高者会超过60%。解剖病死羊发现其真胃与肠道空虚,黏膜充血肿胀,内容物极为稀薄。脾肿大,肾皮质或心内外膜散布小出血点。

产气荚膜梭菌型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型腹泻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初生羔羊发生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短短数日病羊会出现剧烈腹痛与小肠溃疡的情况,粪便从开始的糊状逐渐发展成黄白色或灰白色水样便,重度腹泻的病羊排出棕色血便,大便失禁,有浓烈的恶臭味,通常持续发病3天左右就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少数病羊会出现肢体软瘫,久卧不起、呼吸节奏加快,腹肿胀但不下痢,躯体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以上症状持续数小时后病羊死亡。

2

病毒性腹泻

常见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和黏膜病毒(BVDV)等。这些病毒能够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粪口途径等多种方式传播,引起羔羊的腹泻症状。

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反刍动物肠道感染的重要病毒,它可导致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引起腹泻。BVDV是一种RNA病毒分为BVDV-1和BVDV-2两个亚型。感染 BVDV的羔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泻,同时病毒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增加了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3

寄生虫性腹泻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自身是一种原生动物,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和轮状病毒极为类似的非吸收障碍性疾病,5~10日龄的羔羊是易感羊群。羊只长期处于阴暗湿冷、拥挤、不洁的环境时感染隐孢子虫的概率更大。病羊会有顽固性腹泻的表现,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继发感染,病死率明显增加。

球虫: 当羊舍养殖密度较大、环境卫生不洁、圈舍通风条件较差时,容易暴发球虫病,1~4月龄羔羊的感染概率更大,病羊普遍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部剧痛、身体消瘦、被毛杂乱、站立及步态不稳,排出黑褐色或绿色粪便,粪便表面沾有大量肠黏膜,有浓烈恶臭味,病羊反复出现腹泻症状。成年羊肠道内寄生很多,但临床未见相关症状,是无症状带虫羊。

4

营养代谢性腹泻

怀孕母羊因孕中后期日粮能量和蛋白配比不平衡或日粮中缺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容易造成羔羊出生后体质相对较弱,同时初乳的质量较差,继而出现腹泻。患病羔羊初期会排乳糜状粪便,后期排褐绿色稀便。

1

加强饲养管理

环境控制最重要,清理过程包括清除污秽的垫料和粪便,以减少细菌、寄生虫卵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存留。这有助于消除环境中的潜在感染源,降低羔羊接触致病因子的风险。保持羊舍内部的干燥和通风也是关键的清洁卫生策略。湿润的环境是细菌和寄生虫滋生的理想场所,因此通过保持羊舍干燥和合理通风,可以减少病原体的繁殖,降低疾病的传播。饮水设备的清洁也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和清理水槽、水管以及喂水器等饮水设备,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干净的饮水有助于提高羔羊的免疫力,减少腹泻的风险

合适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能够满足羔羊的生长需求,而易消化的饲料有助于降低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腹泻的发生。对于患有腹泻的羔羊,可以考虑提供易消化的特殊饲料,如电解质溶液、米粥等,以帮助康复。确保羔羊有足够的清洁饮水供应,以防止脱水的发生。水分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的正常生理环境,减缓病原体的传播速度,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及时补充羔羊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必要元素,通过饲养中的适当补充,可以增强羔羊的抵抗力,减轻腹泻病的严重程度。在腹泻暴发时,根据羔羊的实际情况,可以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比例,提供易消化、高能量的饲料,以满足患病羔羊的能量需求,促进康复。

2

疫苗接种

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BVDV等是引起羔羊腹泻病的常见病原体。根据地区和养殖方式的不同,疫苗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覆盖可能引发羔羊腹泻的多种病原体。疫苗接种早期可以在羔羊暴露于潜在病原体的情况下激发其免疫系统,提高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孕羊产前40天左右,接种哈药多联必应或梭清 羔羊出生后3~5天,可接种哈药羊大肠杆菌灭活疫苗 ,随后进行定期的加强免疫。其他疫苗接种时机的选择应考虑到羔羊的生理发育阶段和可能感染病原体的时间,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最大化。及时接种特定的腹泻病疫苗对于预防疫情蔓延至关重要。一旦发现羊群中存在腹泻病例,应及时采取措施,包括隔离患病羔羊、强化清洁卫生、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并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接种。

3

做好驱虫工作

饲养人员要认真落实羊群驱虫工作,最好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如用伊维菌素防治各类线虫及肺丝虫等,吡喹酮防治消化道内的绦虫及肝片吸虫等,氨丙林和磺胺喹恶啉防治球虫等。具体实践中饲养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控制给药剂量,部分驱虫药药量过大可能导致羊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母羊在配种前1个月驱虫1次,若观察到其排泄物内有虫体,则日后要每隔1周驱虫1次,母羊孕期不可使用驱虫药以防引起流产情况。羔羊达到50日龄时进行首次驱虫,9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驱虫,后续大概每隔90天进行一次驱虫,尽量将羔羊的首次驱虫工作安排在春季进行。

4

治疗措施

羔羊腹泻病的治疗要做到区别对待,推荐经验处方:

(1)低龄羔羊: 出现腹泻病症时最好运用内服治疗法,不提倡肌肉注射治疗。兽医临床实践指出内服、静注(滴)疗效均好于肌注。轻度腹泻的羔羊可给予杨树花口服液,中度或重度腹泻病羊可灌服酸环丙沙星口服液,有严重脱水表现的病羊要先使用“控脱控酸”,联合内服补液盐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2)断奶羔羊: 原则上当断奶羔羊患发生腹泻时严禁通过内服抗菌素治疗。首选复方中草药,例如内服杨树花口服液、白头翁散等,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说明给药,早晚均分别投喂1次,连续给药 3天以上。对于废食的病例,规模羊场验证实效方剂“氟苯尼考 + 硫酸粘杆菌素”混合肌肉注射,每日注射1~2 剂,连续注射3天,第1次注射时可以在对侧颈部肌注1剂复合VB注射液5~10 mL,能促进病羊尽早排空宿便以及恢复正常食欲。病情过于严重时,可以配合内服有收敛止泻功效的中草药散剂,能加快病羔羊的康复进程。

来源:豁达精灵NUziw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