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明日报刊发《【这些暖心故事112】母校的礼物》,报道了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小学的孩子们收到360件手工毛衣,这批由江西宜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寄来的爱心物资,使用200公斤毛线、800根棒针,由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分组编织完成。负责接收物资的副校长何晓梅正是该校毕业
光明日报
◆《【这些暖心故事112】母校的礼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共赴万里,支藏扶疆——江理青年用青春守护祖国边疆》
新华网刊发《何晓梅,你的朋友圈火了!》,报道江西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手工编织出360件毛衣,每件都附着手写祝福卡。当这批满载心意的包裹抵达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中心小学时,正在该校任教的校友何晓梅激动地在朋友圈写下:“母校的爱心礼物辗转千里,竟然来到了自己工作的学校。”孩子们用感谢信表达敬意,这场爱心接力不仅温暖边疆儿童,更以教育援疆架起赣新连心桥,让民族团结与希望在毛线经纬间延续传承。
新华网刊发《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阳光下最好的青春——大学生西部支教故事》,报道了在新疆阿图什市,江西师范大学的5名支教老师承担起500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任务。语文老师张馨月用古诗名篇跨越山海,与学生建立情感共鸣;英语老师金杰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激发梦想。这些青春的身影用热忱浇灌理想,点亮祖国西部边疆的希望,成为一场青春与未来的接力。
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客户端刊发《把青春写在帕米尔高原的公益长卷上》,报道赣南师范大学毕业生曹永祺,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新疆克州13年。他发起公益行动,为200余所乡村小学捐赠物资,建图书馆、音乐教室,带动数百志愿者参与;转岗基层后助力牧民搬迁脱贫,记录脱贫攻坚历程。现为阿克陶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的他,用镜头讲述边疆故事,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等荣誉,受助儿童返乡支教延续爱心。他以青春践行“到祖国最需要处去”的誓言,成为边疆发展的见证者与建设者。
来源:江西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