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不是大一统王朝?三个维度论证:认可其地位但的确不属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17:41 2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其一,宋代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在所谓中原王朝的意义上,消除了分裂,实现了统一;其二,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和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圈里,周边的辽、金、西夏、大理,都对宋所代表的先进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表示出认同、追随与仿效

在中国古代王朝谱系中,“大一统”始终是衡量一个王朝历史地位的核心标尺。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是否属于大一统王朝一直争论不休。

传统观点认为:其一,宋代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在所谓中原王朝的意义上,消除了分裂,实现了统一;其二,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和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圈里,周边的辽、金、西夏、大理,都对宋所代表的先进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表示出认同、追随与仿效,它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大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其三,宋以后,封建王朝再没有出现过分裂割据局面,它在制度和思想上馈赠给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遗产,难以估量。应该被视作大一统王朝。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尤其是近现代,宋朝都没能完成统一,何谈大一统。

那么,哪一种观点更正确,亦或更合理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大一统的概念。

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萌发于《公羊传》“王者无外”的理念,强调政治权威的绝对性。秦汉时期,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政治军事实践:始皇统一六国,车同文、书同轨;武帝并朝鲜、吞百越、破匈奴,万邦来朝。至隋唐,大一统内涵延伸至政治文化领域,行科举,定三省六部,唐人、唐装,誉及海外。

政治统一意味着王朝拥有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能够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在大一统王朝中,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威,地方受到中央严格的控制,很难出现割据势力。比如,始皇实行郡县制,武帝推行“推恩令”,隋唐完善三省六部,这是维系大一统的权力架构。所以,夏商周这样的奴隶制王朝不属于大一统范畴。

除了皇权势微以及分裂时期的几个王朝,比如晋(两晋16帝除了司马炎和司马绍都是傀儡)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满足这一点,宋也不例外。

政治上,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比如,实行文官政治,限制武人权利;比如,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编入禁军,由中央直控;再如分割地方权力,设立通判监督知州。

虽然宋代对外实行绥靖政策,但对内还是相当强势的。

疆域统一是一个大一统王朝最直观的特征。

不过,这个“疆域”很难定义,不一定疆域辽阔就是大一统,比如秦。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大一统王朝至少需要控制中原核心区域,并尽可能将周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文化影响力的地区纳入统治范围,而且,即便不能实现万国来朝,至少也应该是华夏圈内的第一强国,周边可以小国林立,但也应该是中原王朝的番邦。另外,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新王朝,即便不能继承和发展前朝的疆域,至少也应该保留其核心部分(实控区域)。

那么宋有没有达到呢?让我们先从这一时期的大势说起,然后再下判断。

比起北宋来,契丹创建的辽在立国先后上应该排位老大。

唐天佑四年(907年),耶律阿保机通过部落选举成为契丹族联盟长,而朱温代唐建梁也恰在这一年。十年以后,阿保机废部落联盟制,正式称帝,国号契丹。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7年),辽朝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从石敬瑭那里夺取了燕云十六州。再过二十三年(960年),赵匡胤才通过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建立了北宋。

辽朝的疆域东临今日本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北至今色楞格河和石勒喀河一线,西接额尔齐斯河上游,南在今天津海河、雁门关一线,西过河套,领土面积比北宋还大。

而党项夏虽然面积不如辽宋,但实力也不容小觑,11世纪40年代,它就先是屡败宋军,继而重创辽师,最终形成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局面。

另外,这一时期,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还有与宋以大渡河为界的大理国,今西藏、青海和川西一带的吐蕃诸部,以及今新疆和中亚的回鹘诸汗国,可谓是邦国林立。

而女真建立的大金更是在军事实力、疆域辽阔上碾压宋。

12世纪初,女真在契丹后院崛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十年后(1125年)以摧枯拉朽之势灭辽,辽将耶律大石率残部西行,在今中亚一带,建立起西辽,而北宋则在靖康二年(1127年)被金所灭。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是为南宋高宗,但其疆域北境已经缩至淮水、秦岭一线,与金南至大散关、东北达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的辽阔疆域已经完全不能相比,金也取代辽成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极。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铁骑的西征南攻,很快就改绘了这一政治版图。1218年,蒙古攻灭西辽,1227年,又灭亡西夏,1234年,金朝也在蒙宋联军的夹击下烟消云灭,只有南宋苦撑到了1276年。

观以上大势,宋先与辽、夏,后与金、夏成鼎分之势,辽、金的实控版图都比宋为大,虽然北宋控制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大部,但始终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及河西走廊等西北重地,而且在与辽金夏的军事角逐中,也从未占过上风。

所以,相对于宋说来,辽、金、西夏都已经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与之长期抗衡的对等少数民族王朝。仅此而言,就不能不承认,这一时期分裂依旧是主流,大一统并未实现,宋朝确乎还称不上大一统王朝。

甚至有学者认为,把两宋时期看做是“后三国”或“后南北朝”分裂时期,更为恰当。

文化统一是大一统王朝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大一统王朝通常会形成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和接受,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核心。以儒家文化为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便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贯穿了多个大一统王朝。

文化统一还体现在文字、语言、风俗等诸多方面的统一和融合。秦朝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使不同地区的民众在文化上有了共同的认同感。

这一点,两宋显然是历代王朝中的佼佼者,儒学鼎盛,理学兴起,宋词、绘画、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唯一稍感遗憾的是,由于军事上的弱势,宋朝没有像汉唐那样形成对周边国家的强大辐射力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从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统一、疆域统一、文化统一三个维度来衡量,尽管宋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并不完全符合大一统王朝的定义。

用一句话来定位宋朝就是——认可其历史地位,但的确不属于大一统!

大家认为呢?

来源:白马过隙弹指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