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理工大学排名大更新:北京理工第1,武汉理工第6,安徽理工17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02:09 2

摘要:北京理工大学以全国第17名蝉联理工类高校第一,华南理工大学(全国第27名)、大连理工大学(全国第29名)、南京理工大学(全国第38名)、华东理工大学(全国第48名)、武汉理工大学(全国第50名)、太原理工大学(全国第100名)、昆明理工大学(全国第105名)分

近期,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与ABC排名官微联合发布的2025年全国理工大学榜单出炉。

北京理工大学以全国第17名蝉联理工类高校第一,华南理工大学(全国第27名)、大连理工大学(全国第29名)、南京理工大学(全国第38名)、华东理工大学(全国第48名)、武汉理工大学(全国第50名)、太原理工大学(全国第100名)、昆明理工大学(全国第105名)分列第二至第八。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理工大学(全国第181名)以省内第17名的成绩成为榜单中地方理工院校的代表性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以全国第17名、理工类第一的成绩巩固其顶尖地位。

作为“国防七子”之一,该校在兵器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等领域持续领跑,牵头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航天科技集团共建空天动力联合实验室。

2025年新增“智能无人系统”与“量子信息工程”交叉学科,科研成果转化率突破45%,孵化出北理新源等20余家科技企业。其与清华、北航的竞争差距进一步缩小,国际学术影响力稳居全球前200,成为京津冀科创走廊的核心引擎。

武汉理工大学以全国第50名、理工类第六的成绩守住中游头部位置。

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全球前1%,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年获批专利超百项,参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材料研发。

近年聚焦“双碳”战略,新增新能源材料与智能建造专业,与东风汽车、长飞光纤共建产学研平台。然而,受中部地区产业转型滞后影响,其全国排名较2024年下滑3位,未来需通过跨区域校企合作与学科交叉破解发展瓶颈。

安徽理工大学以全国第181名、省内第17名的成绩艰难跻身榜单。

作为淮南唯一的理工类高校,该校在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领域积淀深厚,与淮河能源集团共建智能矿山研究院,年均输送技术人才超800名。

2025年新增“氢能技术”与“储能工程”专业,试图对接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需求。但受限于办学经费与师资流失,其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全国排名较去年下降9位,校长坦言将探索“校地企”三方合作模式激活发展动能。

从榜单整体看,前10名中7所为“双一流”高校,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占据绝对优势;中西部高校如太原理工大学(第7名)、昆明理工大学(第8名)依托行业特色勉强跻身前十。

地方理工院校中,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第19名)等受限于资源与区位,排名长期在150名开外。值得注意的是,东华理工大学(第25名)与江西理工大学(第22名)虽聚焦核工业与稀土材料,但全国排名均低于200名,学科影响力未能突破地域限制。

总体来说,此次排名揭示了我国理工高校“强者恒强、中部承压、尾部边缘化”的现状。北京理工的国防领跑、武汉理工的材料深耕、安徽理工的能源转型,分别映射出不同层次院校的发展逻辑。

未来,如何在“新工科”浪潮下平衡传统优势与新兴领域,将是理工院校持续领跑的关键命题。

来源:城市年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