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早,在顾府街口有不少卖羊肉串的商贩,各自在炭火中翻转自己的肉串,各自在肉串上涂抹配料,各自张罗自己的生意,且各自一定要说:我这个是独门配方。且一定会说:肉是新鲜的,最好的,分量也是最公平合理的,各人吃在嘴里你是晓得的嘛……
汤锅系江湖上山山水水浩浩荡荡;
家常系秘方里恩恩爱爱牵牵扯扯;
小吃系街头前娇娇滴滴吹吹捧捧。
——安顺美食印象记
最早,在顾府街口有不少卖羊肉串的商贩,各自在炭火中翻转自己的肉串,各自在肉串上涂抹配料,各自张罗自己的生意,且各自一定要说:我这个是独门配方。且一定会说:肉是新鲜的,最好的,分量也是最公平合理的,各人吃在嘴里你是晓得的嘛……
那时候东街小十字可以随意摆摊,那时候城市不堵车,因为没有几辆车显摆出现,小吃摊点武装了小十字最初的繁荣,红袖套那时候就在小十字路口。
这个名字的发布者不是他自己,是喜欢在小十字品美食的知食分子们。即使都说自己的食品格外好,可面对知食者,味觉答案才是唯一的标准,这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戴红袖套的那个摊子烤肉好吃。
红袖套的牛肉和牛筋吃起来可以鉴别年龄,牛肉是香软和牛筋的筋道在同一个架子上同时呈现,他的选料符合一个知食者的标准,他的原料配方太符合安顺地皮上的口味,那些舌尖感觉不是一个层次,也不能用一个字表达,但在小十字的街头站着,红袖套只有一个,毕竟在烧烤的男人中使用红袖套的不多,很好认的一个标记:
最早,没有红袖套,后来吃的人多了,传的人多了,安顺的美食居然有一个名字叫红袖套了。
据说,他相信戴红袖套可以获得财运,看来真的应验了;
据说,他老婆说做烧烤戴白袖套“恼火”得很,容易看出辣椒水印迹,戴红袖套就“经脏”点,所以,戴了红袖套,这个当然也应验了;
据说,很多不屑于红袖套传奇的同行也带了红袖套买烧烤,毕竟,红袖套要复制是简单的;
据说,他感恩这个城市对他的辨识认知标记,后来,在儒林路开店的他依然戴了红袖套,毕竟这是自己的标识啊。
安顺美食榜单上,路边烧烤肯定是少不了的一道餐,它不可获取,它并不重要,它存在,是人间烟火的花絮。而且,专门为那些吃过街调的人服务。
当然,安顺美食图谱的归纳很难,这是一个五湖四海的城市,所有好吃的都必须在这里得以传播,南来北往的人无间隙可以在这里找到美食:
商贸与美食慰藉
美食与商贸繁荣
在贵州立体交通构架没有出现之前,黔西南商贸必经之地是安顺,黔西南美食和安顺美食相互影响和借鉴很多知食分子口述故事可以佐证;
在大西南必须有安顺通道经过的时候,徐霞客留下的那道菜青椒烩小鱼成为安顺最早的菜谱记录;
那么,那么,安顺那道菜最出名?
回答依然是:
您指的是家常系?汤锅系?过街系?
汤锅系的江湖上山山水水浩浩荡荡;
家常系的秘方里恩恩爱爱牵牵扯扯;
小吃系的街头前娇娇滴滴吹吹捧捧;
这是安顺的难题。但是,吃货们为此不停前往,让原本就堵的路途更加拥堵,堵的理由:
去安顺旧州吃炸茨菰。
仅仅吃炸茨菰不是旧州的魅力,在安顺,吃几乎就是一种宗教。
美味
实在
舒服
这是安顺美食关键词。
跟随关键词,红袖套的传奇在继续行走,首先,要不顾一切找到红袖套。然后点烤牛肉、烤牛筋、烤火腿肠;烟飘起,香味弥漫,吃的时候样子当然不会雅观,很多食客的嘴边会涂抹红油,有点象大家集体参加一个恐怖片的拍摄;接着是辣椒威力显示,到此,红袖套的演出基本结束,陪女朋友去吃烧烤的男朋友要马上在红袖套隔壁的摊子买冰粉、冰浆伺候着,体会冰火两重天的快感,冰粉之后,味觉开始恢复,沿路有荞凉粉、丝娃娃、豆腐裹列队,在对吃货们不停灌输:
食在安顺。
春节,带安顺鸡辣子和辣子鸡给朋友很有面子;
春节,带孩子、带朋友到蒋衙街口吃“红袖套”是件大事,无论家里做了什么吃的,无论对自己如何说要减肥,面对烧烤帝,投降是唯一选择。还有人对自己说:
先勇敢吃再努力减;
这是食客们的口头禅。
很多年前,流行歌手曾经说: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面对安顺美食,知食分子对你说:
被安顺美食俘虏是光荣的。
这个城市的美食故事穿越时间长河而来,它的光荣记录如下:
在公款消费风靡一时的时候,美食是重要的消费指数;
当公款消费不再风靡,安顺美食骄傲着增长,2015年,安顺消费指数增加值飙升最快的是美食。
美食,作为城市享乐宗教名副其实。
安顺有道著名的组合菜谱:
两蛋一腥。
这菜行走很远,两蛋之一的寡蛋来自南京煮白蛋;另一个蛋是山药蛋,也就是淮山的种子作为美食享用,依照安顺知食分子的讲究,菜谱绝不会如此组合。
据说,儒家和道家理念互补是安顺知食的根本出发点,所有,儒家般火爆的炒和道家的淡定组合是一个大厨的基本功力,鱼腥草为消火而配备,最后,有人为这样的组合做了一个太标题党的名字是两蛋一腥;无论江淮平原的白蛋,还是山地生长的山药蛋,安顺知食分子们的视野中从无偏见,来自何处不重要,是否是美食非常重要;
在安顺品美食,花钱不说话的食客是没有面子的大事,因为文化解读在安顺美食码头是真正的软实力。
安顺名人(谷正伦、谷正鼎、谷正纲),他的父亲在地方无需投足即是分量。到谷氏吃饭是份荣誉,吃完饭后告诉乡民饭局见闻,这是在北街饺子楼的食客们集合在此的缘由:
话说谷正伦回家看老父亲了,父亲请自己的朋友吃饭。这时候谷正伦不是省主席,是谷老太爷的儿子,他的手背在身后,靠父亲站着,为到家里做客的长辈端茶,喝的茶是安顺最好的大水桥茶。
据说,这样的做派是谷老太爷最大的幸福,他对站起来接茶的街坊说:不要客气,不要害他坏规矩。这是家里的聚会,只有辈分,没有上下。饭局结束,谷老太爷在中院送别,谷正伦代父亲将来宾一一送到达门口,寒暄,挥手,他的卫兵们笔直站立。
这是坊间故事之一,说明谷家的家风、规矩和儿子成才的关系,这是谷老太爷看重的家族勋章;故事之二当然要说为谷正伦家做菜的大厨,能创新菜谱的大厨才是好大厨,原本在市井小院很平常的豆腐渣是谷老太爷家的特别菜,这菜起源于安顺美食的大本营旧州,那是能干媳妇为讨好公婆、表示自己会当家而做的。谷家大厨重新配料炮制,表明这菜有三个看点:一不忘根。谷家最早在旧州,种田,经营豆腐坊,后搬迁到安顺西街继续经营这门手艺;二不忘本。豆腐坊的生意来自田间,耕读传家的祖训在谷兰皋的这一代开发荣耀之花,他的儿子们因为读书超越父辈的高度,到国外留学参与国家的大事,享有肉食者谋之的资格,离开家乡的资本来自豆腐坊的草根经营;
三不忘名。进谷家做菜是大厨最大的舞台,豆腐渣的制作过程,用心是根本。调料配置体现匠心,谷家豆腐渣上桌最惊艳之笔是大厨放入豆腐渣中的软哨,其他厨师放肉末,柔软度与豆腐渣适应;软哨呈深赫色,精致的肉丝纹理清晰,炒制过的软哨中裹挟着鸡汤香味,豆腐渣的原始豆香混合金廋肉的嚼劲,豆腐渣乳白与软哨深赫色泽加灵动的葱花,就是谷家豆腐渣名满一时的理由。
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三兄弟离开这座城市后,私房家常系菜谱上豆腐渣、安顺豆腐渣、谷正伦家炒的豆腐渣一直在榜单之中。
过街系是城市情调,汤锅系展示豪迈与火辣,山地、山民、山珍在这方乡土结伴共存,一道花江河鱼,花江大峡谷地理魅力被鱼托举而出,运动着的鱼能是你在山外享用的鱼吗?吃着,观望着,山山水水浩浩荡荡而来,民风在山水间蕴含,食物在山水间生长,山民在山水间徜徉,捕鱼的人甚至还和花江中的鱼对话,这样的链接中,安顺知食故事没有理由不被人牵挂;因为牵挂,谷家的故事继续在行走,红袖套的故事正在被放大分享
……
红袖套牛肉、牛筋上架了,你来不?然后,时间走到2025年,安顺美食来了许多新兵,你约不?
来源:双龙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