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站在密西西比州的加油站前,对着加油机“哇哇乱叫”时或许并不会意识到,只要附近恰好有两名行人听见,你就得心甘情愿地选择要么领取一张30天的牢房入住券,要么老老实实地支付100美元作为体面费。
"Damnit油价又涨了!
当你站在密西西比州的加油站前,对着加油机“哇哇乱叫”时或许并不会意识到,只要附近恰好有两名行人听见,你就得心甘情愿地选择要么领取一张30天的牢房入住券,要么老老实实地支付100美元作为体面费。
这一条比《甄嬛传》情节还要荒诞的法规,竟然让整个州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现实版《楚门的世界》。
一、脏话犯罪?这州人活得比《消音战士》还累!
密西西比州法典,第97章,第29条明文规定:在公共场所,对两人或以上,说脏话属于轻罪。
这意味着,当你身处超市时,完全可以,颇为随性地抱怨说:“这黄瓜跟我的前男友相比,还要更蔫一些呢。”
或者在公园之中,你或许会,带着几分懊丧情绪感慨道:“这滑梯和我的人生道路比起来,竟然还显得平坦一些。”然而这类言行非常有可能引发警报,从而刺激系统作出回应。
更绝的是,2023年,有游客因为说了一句“该死的油价”而被罚不过本地人在私下里飙脏话这种情况却屡见不鲜。
网友辣评:"原来法律只针对外地人?
这波地域黑我认了!
这还远没有结束。这个州存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条款,比如不准男性自行满足生理需求,以及餐厅需要摆放《圣经》等。
当地民众打趣地说,“在这里过日子,可比玩《俄罗斯方块》还要加倍谨慎呢,稍微不注意说错了话,那就跟GameOver差不多了!”
二、和宪法硬碰硬?最高法院都蚌埠住了!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着言论自由,不过密西西比州却偏偏要逆着那潮流而去。
2021年,最高法院裁定,学校处分校外骂脏话的学生是违法的,可密西西比州依然照旧行事。
更为魔幻的是,在2019-2023年这段时间里,该州仅有12起脏话案件被起诉,并且大多都达成了和解。
网友发出神评论:“法律仿若一个陈旧的器物,而执法者却在玩着‘大家来找茬’这般的游戏。”
这种“立法严格,执法摆烂”的做法使得法律沦为装饰。当地的律师直接表示,“这就是官方认证的行为艺术,比《皇帝的新装》更加荒谬,令人难以置信。”
三、黑人被罚概率是白人的2倍?这锅谁来背?
数据显示,被处罚者中78%是非洲裔,而他们仅占该州人口的37%。网友质疑:"这哪是维护文明,分明是种族歧视的遮羞布!"
更讽刺的是,TikTok博主故意直播说脏话,吸引数百万观看却未被处罚我们看看其他人怎么说酸了:"原来流量才是免死金牌
这场面就像是极了那部《猫和老鼠》——法律犹如汤姆那般,而民众恰如杰瑞般,永远无法将其牢牢抓住,不过却又始终在持续不断地追赶着。
四、和其他州比,这州的法律简直是《动物森友会》!
隔壁阿拉巴马州禁止在教堂戴那种搞笑的假胡须,亚利桑那州呢,砍仙人掌竟然要蹲25年之久,密西西比州的那个脏话禁令,一下子就显得“很温和”啦。
可本地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别的州的法律就像《奇葩说》一样我们州的法律却好似《走近科学》——瞧着挺离谱,实际上没多大用处!”
更绝的是,该州还有“禁止把鳄鱼养在浴缸”,“离婚女性可保留婚前财产”等神一般的操作。
网友感慨道:“这哪是法律呀,简直就如同《一千零一夜》那般神奇!”
五、当保守派遇上Z世代:法律在和时代赛跑!
62%的居民信仰新教的密西西比州,就如同一个执拗的老学究一般。不过年轻人们在TikTok上用以“F”开头的单词疯狂刷屏,而法律却对这虚拟世界束手无策。
这种割裂的状况使得法律仿佛成了“堂吉诃德的长矛”——虽奋力刺向风车,却无法扎入现实之中。
结语:
密西西比州的脏话禁令,能说是保守主义最后的坚守。它如同一位落伍的绅士,紧紧握着文明的棍子,却在现代社会的烂泥里摔得很惨。
当我们嘲笑它的荒唐之时,也该好好想想:在自由与秩序的平衡当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完美的解决办法呢?
或许真正要走的路,在于接纳各种不一样的声音一起和谐地存在,而不是靠法律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
(温馨提示:去密西西比州旅游的朋友,建议随身携带消音器,或者学会用手语骂人
来源:奇妙橘子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