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诗经276-1臣工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2.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帛,奄观铚艾。
□□□◆,□□□◆。□□□◆,□□□●。□□□●,□□□◆。□□□●?□□□●?ng+o
□□□□,□□□◆。□□□■,□□□◆。□□□◆:□□□◙,□□□■。
附注:
1、本诗押韵不太规则,无所谓主体。
2、存在前后句押韵,也即,AA。
3、存在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4、存在对角押韵,也即,ABBA。
5、无论按什么押韵规则,第二阕:镈,不是韵脚。按照前后句押韵规则,镈-艾,应当押韵i。
我认为,镈=布,讹字。因为钱镈不存在类比关系,钱=货币,镈=铜钟,存钱可以理解,存铜钟?无法理解。
由于布从巾(芾),古音bui、boi,存在i o二象性,因此,布-艾可以押韵i。
同理,帛从白,古音bui、boi,也存在i o二象性,因此,帛-艾也可以押韵i。
所以,我认为镈=布/帛的讹字,在上古布匹、布帛可以换钱,是一种常见的代币,存钱存布/帛,都是合理的储蓄手段。
在编写《周音》时,我没有勇气质疑古人抄错,当时认为这里不押韵。现在改正:镈→布、帛。
6、在编写《周音》时,由于参照网络版,我将畬写作:畲。现在参考多个古本,均写作:畬。因此更正。尽管畲-畬存在通假,但理应区分。
诗经276-2臣工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ng+o
□□□□,□□□◆。□□□■,□□□◆。□□□◆:□□□◙,□□□■。
附注:已修改讹字:镈→帛、布。
1、畬:=烧。通假字。刀耕火种。原始的农业方式,以前分析过,见: 射耕人=烧耕人 ;
当时,我并不知道存在畲耕一词,将宋代文人笔下的射耕=烧耕。现在看来,射耕=畬耕,更为妥帖。但仍然无法排除:畬=烧,本义为刀耕火种。
放在本诗中,新畬=新烧,指的是将荒地烧去野草,开垦荒地。
2、保介:=保甲。通假字。乡村,引申为乡民、村民,农民。
介:=甲,通假字,古音co。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3、莫:=暮。通假字、古今字。
莫之春=暮春,晚春。指的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一年收成好坏,就在于此。一般要除草、浇水、除虫,决定庄稼好坏。
维:=惟。通假字。惟一、只有。
惟暮之春=农民只有在暮春时才最忙。
4、茹:吃。这里指的是周天子派人来收缴公粮。
厘:=畀、俾。通假字。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指的是这些田地是周天子的公田,如果不是周天子让你们农民种,你们无田可种。周天子看到你们丰收了,所以来收粮,你们不仅不要埋怨,还应当感谢周天子。。。
咨:咨询。说明每天的赋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收成来定。收成好,交公粮就多,收成差,交公粮就少些。需要商议。
5、皇:=煌。通假字。闪闪发光,黄灿灿。形容小麦和大麦的颗粒金灿灿。
6、明:周天子的太阳光。这里把周天子的恩泽比喻为太阳,可见,将领袖比喻为太阳,是周朝就有的事。
于皇来牟,将受厥明。 =哎呀,你们这些金灿灿的小麦、大麦,将要受到周天子的太阳普照,算你们有福了!
意思是,这些上供的粮食,将要被周天子享用,不仅是你们农民的荣耀,更是你们这些粮食籽儿的荣耀。。。
其中,来=麦=小麦。牟=麰=穆=大麦。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7、迄用-康:这些在诗经中出现过,迄=迄今为止,康=小康生活。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老天爷开明,到现在为止,生活都是小康。
说明风调雨顺,没有灾年。
8、庤:=峙。通假字。堆积,仓储。
庤尔钱帛= 峙你钱帛=大家的衣裳脱了,钱袋子和衣裳一起存放起来,要干嘛?要割麦子。吻合下文: 奄观铚艾。
9、奄:=咸。通假字。全部。
10、铚:=铁(、鐵)。通假字、古今字。
艾:=刈、乂。通假字。割麦。造字本义为:镰刀、剪子。用来割麦的工具。
铚艾=铁刈=铁镰刀。
说明在周朝已经普及了铁器,虽然很少用于兵器,但已经普及了铁器农具,体现了周人对农业的重视。
最后几句,描述了诗人(现任周天子)带着百官来到公田收缴公粮,并命令众人脱下长袍和钱袋子,堆在一起,大家光着膀子看农民挥着铁镰刀割麦,可能也鼓励大臣们参与割麦。
诗经276-3臣工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do do ding cong, cing ci di cong. cong bi ci ding, bi dui bi cu. do do bo co, dui bo di dong. dui dui co dui? co co ding du?
2.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帛,奄观铁艾。
cu cong bi bo, dong do cui bing. bing do dong di, ci dong cong ding. bing co ding cong: dui ci dong bui, ding cong di di.
□□□◆,□□□◆。□□□◆,□□□●。□□□●,□□□◆。□□□●?□□□●?ng+o
□□□□,□□□◆。□□□■,□□□◆。□□□◆:□□□◙,□□□■。
附注:已修改讹字:镈→帛、布。铚→铁。
1、厘(釐)从麦、来,古音bi。
2、咨从次,次从师,师从追,古音dui。甲骨文画的是马鞍子,有多重读音,以前分析过,见: 马鞍在甲骨文时代已经发明 ; 师次从追,古音dui ;
3、畲从余,古音du。发生了d→sh辅音颚化。u→ie→e元音低化。甲骨文余画的是箭头,以前分析过,见: 余=镞本字考、舍从余、害从古本义考 ;
4、庤从寺,寺从止,古音dui。广为石(厂)的讹字,本字为:峙。有高耸、堆积之义。
5、艾从乂,乂-宰-辛同源,古音di。甲骨文乂画的是刀具、镰刀。发生了d→辅音零化。
诗经276-4臣工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嗟嗟臣工,敬你在公。王畀你成,来咨来茹。嗟嗟保甲,惟暮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2.于煌麦穆,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峙乃钱帛,咸观铁刈。
□□□◆,□□□◆。□□□◆,□□□●。□□□●,□□□◆。□□□●?□□□●?ng+o
□□□□,□□□◆。□□□■,□□□◆。□□□◆:□□□◙,□□□■。
附注:已修改讹字:镈→帛、布。铚→铁。
1、保介→保甲。通假字。乡村。泛指村民、农民。
2、来牟→麦穆。古今字、通假字。小麦和大麦。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3、奄→咸。通假字。全部。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4、皇→煌。通假字。明晃晃、金灿灿。
5、厘→畀、俾。通假字,古音bi。给予、促使。
6、莫→暮。通假字、古今字。
7、维→惟。通假字。
8、尔→你。古今字、通假字。
9、艾→刈、乂。通假字。镰刀,用镰刀割麦。
10、庤→峙。通假字、讹字。堆积,储存。
以上只考虑古今字、通假字、讹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11、茹→呷。近义。吃。呷-甲,现代押韵ia、a。
12、求→奢。近义。奢求。奢-畲,现代押韵e。
13、成→稔。近义。成熟、丰收。稔-春,现代押韵en,因为un=wen。
14、艾→刈→镰。近义。镰刀,用镰刀割麦。
15、钱帛→帛钱。调换词序,这样修改最少。钱-镰,现代押韵an、ian。
16、明→灿。近义。灿烂、光明。灿-年,现代押韵an。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16下午15:09
1.嗟嗟臣工,敬你在公。王畀你稔,来咨来呷。嗟嗟保甲,惟暮之春。亦又何奢?如何新畬?
2.于煌麦穆,将受厥灿。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峙乃帛钱,咸观铁镰。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