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定要喝点黄芪,多加一味,功效翻倍,便宜又好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0 07:15 2

摘要:55岁的李阿姨每年一到春天就浑身乏力,饭后腹胀如鼓,走几步就喘得不行,还总是被感冒“盯梢”。

春天一定要喝点黄芪,多加一味,功效翻倍,便宜又好用!

55岁的李阿姨每年一到春天就浑身乏力,饭后腹胀如鼓,走几步就喘得不行,还总是被感冒“盯梢”

她听说黄芪补气,开始每天泡水喝,没想到竟然越喝越累,甚至舌苔变得厚腻

这天晨练的时候,李阿姨突然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没站稳,还好邻居眼疾手快扶住了她,把她送到了医院。

接诊的刘医生仔细问了问情况,又看了看李阿姨的舌头,叹了口气说:“您这是脾虚湿困呐!光喝黄芪不健脾,就像往漏水的桶里倒水,补再多也白搭。”

原来,李阿姨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虚弱,加上春季肝气过旺加重了“脾不运化”的问题

刘医生给李阿姨调整了养生方,在黄芪里加了一味炒白术,没想到,坚持喝了10天,李阿姨感觉浑身轻松多了,乏力和腹胀明显改善,连感冒次数都减少了。

春季阳气升发,正是调养脾胃的黄金期,但像李阿姨这样越补越虚的情况却不少见。

其实,春季肝木旺盛易克脾土,盲目进补反而加重负担,那到底该怎么补才科学呢?

01

春日乏力:正气不足的隐形危机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阳气升腾,本是调养正气的好时机,但中老年人常常因为肝木过旺、脾土虚弱,陷入“虚不受补”的困境。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68%存在“气虚夹湿”,表现为浑身乏力、饭后腹胀、反复感冒,甚至稍微动动就喘

长期正气不足会引发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自测有方法——按压小腿内侧皮肤,如果凹陷超过3秒没有恢复,可能提示脾虚湿重已经影响体液循环

02

黄芪+白术:千年经典的黄金补气法

这对源自《补中益气汤》的经典组合,可以说是“补气双雄”。

黄芪主攻补气固表,专克春困乏力、动则气喘;炒白术专注健脾祛湿,善解腹胀便溏、舌苔厚腻

二者配伍形成“补中有运”的良性循环——黄芪为身体注入能量,白术则打通吸收通道,如同“先松土后播种”,让补益效果事半功倍。

家庭调养方案:

基础茶饮: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冷水煮沸后小火慢煮15分钟,晨起空腹饮用最佳;

加强组合:舌苔厚腻者可以加陈皮3克,增强理气化湿的效果;

食疗推荐

①黄芪白术炖鸡汤:取鸡半只+黄芪15克+白术10克,文火炖2小时;

②黄金养胃粥:小米50克+黄芪白术各10克(纱布包),煮至米油浓郁;

③便携茶包:黄芪白术各5克+桂圆3颗,保温杯焖泡20分钟。

03

禁忌与误区:黄芪白术不能随便喝

三大禁忌人群需警惕:

阴虚火旺者:舌红少苔、五心烦热者饮用容易加重口干咽痛;

湿热内盛者:舌苔黄腻、口苦尿黄时进补,如同“闭门留寇”,反增病邪;

外感实症者:感冒发烧、咽喉肿痛期间切忌补气,可能会延缓康复。

常见误区解析:

1️⃣把黄芪当“万能补药”:不辨体质长期饮用,可能会引发腹胀、上火;

2️⃣不健脾直接补气:脾虚者单用黄芪,如同“堵车时猛踩油门”,越补越虚;

3️⃣忽视季节影响:夏季湿热重时需要调整配伍,盲目照搬春季方容易生湿浊。

春日养阳正当时,黄芪虽然是补气佳品,可如果不懂搭配,一味猛补,反而可能给身体添堵。

养生讲究“补而不滞”,搭配白术健脾祛湿,避开禁忌,才能让黄芪这“平价人参”真正为健康助力。

来源:栖霞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