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被曝“霸王条款”,雷军刺痛了米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06:09 2

摘要:万万没想到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小米汽车应对负面舆论焦头烂额中,小米SU7的车主也在“火上浇油”了。

小米SU7上市时有多风光,如今的处境就有多窘迫。

自从安徽高速上一辆小米SU7撞车爆燃致3死的事故发生,小米汽车仿佛受到了某种诅咒,负面新闻接连不断。

而为了避风头,连曝光度极高的上海车展,小米YU7今年也不参加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小米汽车应对负面舆论焦头烂额中,小米SU7的车主也在“火上浇油”了。

昨天(4月17日),微博粉丝数超17万的汽车博主@徐里里XLL的发文爆料,再次把小米SU7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一向宣称和用户做朋友的小米,被车主质疑设置“霸王条款”,这对品牌口碑又是一次重击。

网红汽车博主,炮轰小米汽车

事情要从2024年5月20日说起。当天,博主@徐里里XLL支付了5000元定金,锁单了一辆小米SU7。

根据@徐里里XLL的说法,到了年底,快要提车的时候,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突然阴阳他是“串子”,一气之下,他决定取消订单,5000元订单也不要了。

▶ 图源:@徐里里XLL

但由于小米的朋友告诉他订单可以延期一年,他就与客服申请延期了360天,从而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如果一年后真的不想要了,再取消订单。

但两个月后,也就是今年1月,@徐里里XLL突然收到小米的排产通知,要求他7天内补齐尾款,否则订单作废。4月10日,小米客服正式通知他订单作废,定金不退。而这距离小米当初承诺的360天延期,还有不到150天时间。

▶ 图源:@徐里里XLL

不过,由于@徐里里XLL本来就不想提小米SU7了,对于小米汽车的这波操作,他并没有打算追究,只是发微博公布一下订单情况。

真正惹怒他的,是另一位和他有相同经历的米粉。不同的是,该米粉申请延期的原因并非是和小米高层有矛盾,只是为了对比一下小米YU7,再决定提不提SU7。

然而,他同样在申请延期后的一两个月,收到了小米客服要求“补齐尾款,否则订单作废”的消息通知。

▶ 图源:@徐里里XLL

在@徐里里XLL的博文中,还特地提到了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米粉,比如“家里两百多台小米设备,快十台小米旗舰手机,还参加过小米的发布会”,让人感受到米粉的诧异和寒心。

从车主的角度来看,小米的这些做法,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

其一,车主支付尾款,前提是要看到车。在延期期间就要求车主付尾款,无异于花钱买空气,对车主没有任何保障;

其二,@徐里里XLL表示,他和另一位米粉在申请延期时,都没有被告知要提前补齐尾款,突然要求在一周内支付尾款,属实让人措手不及;

其三,如果在延期期间还要补齐尾款,那么延期就失去了意义,对车主而言,这并不是权益,更像是挖的一个坑。

王化公关反击,双方各执一词

面对@徐里里XLL的微博质问,作为小米的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也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很快做出了回应,披露了@徐里里XLL订单延期的更多细节,其中包括“变更提车的交付中心”“修改上牌人”等,但是,提交的资料不符合变更要求。

11月23日,车辆下线后,@徐里里XLL表示无法提车并要求暂缓排产,小米工作人员和他确认了“知悉订单有效期为自支付定金之日起360日内”,“超过订单有效期(360日)车辆将不再安排排产,视为您单方违约,上述订单将自动取消,购车合同将自动解除,定金将不予退还”等信息。

▶ 图源:王化微博

这里就能看出双方说法的不同之处。在@徐里里XLL看来,延期360天是从延期成功当天计算,但王化的说法则是“自支付定金之日起”,也就是2024年5月20日。

而且,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是,车辆在去年11月已经下线,从小米汽车的角度来说,是不可能放任车主一直延期的,试想如果所有车主都这么做,很可能造成库存积压,经营混乱。

所以,王化表示,@徐里里XLL的订单已经安排过车辆生产,但由于@徐里里XLL自身原因未提车,已构成违约,他们有权将订单作废,不退定金。

对于@徐里里XLL博文中提到的另一位米粉,王化则称,“因不知道具体单号,暂无法核实原因”。

而王化这波公关回应,得到了不少米粉的支持。评论区,有不少人质疑@徐里里XLL变更交付中心和上牌人的行为属于“黄牛”做法,认为他的动机并非自己说的那么单纯。

孰是孰非,我们还不方便做出判断。目前的情况是,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徐里里XLL觉得自己被小米“摆了一道”,打乱了购车计划;小米汽车认为自己是按照流程办事,是消费者不遵守约定,影响了排产计划。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恐怕即使包大人断案,都要一个头两个大。

小米有难,友商添乱?

不过,虽然这是一场“口水战”,但我们依然不能小看舆论的力量。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野蛮增长的当下,行业发展离不开舆论的监督,而话题度颇高的小米汽车,无论作为榜样标杆还是负面教材,都是行业自我完善的典型代表。

这里不得不提到“高速燃爆事故”引发的大众对“智能驾驶”问题的讨论,让不少新能源车企普遍把“辅助驾驶”夸大为“完全自动驾驶”,这显然是对车主的传播误导。

所以,我们看到,在3月29日发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4月16日,工信部就召开了专门会议,针对智能驾驶(智驾)领域的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旨在解决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的测试风险、宣传误导和功能滥用等问题。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4月17日,在智界发布会上,作为品牌大使的刘亦菲亮相现场,她在介绍“智驾功能”相关体验时,就使用了“辅助功能”来形容,并没有直接提及“智驾”。

刘亦菲还特地强调,“大家在一个很好的科技辅助的同时也要注意驾驶安全”。

▶ 图源:刘亦菲微博

此外,在“小米SU7燃爆事故”在全网沸沸扬扬时,特斯拉公关副总裁陶琳也开始强调“我们造车的首要原则永远是安全”。

▶ 图源:特斯拉官微

或许在一些网友看来,智界和特斯拉的做法是为了“踩小米一脚”,但如果车企越来越注重驾驶安全,对车主来说何尝不是好事?

同样,如果@徐里里XLL和王化的“骂战”如果能让车企完善车主在提车过程中的流程,它就不是没有意义的。

雷军亟待重拾信任

如今的小米汽车,前有车祸事故尚未公布处理结果,后有订单风波刺痛不少米粉,这两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影响。前者让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后者则让消费者对小米的服务和诚信产生了忧虑。

双重打击之下,小米汽车未来的路可不好走。

对雷军而言,赢回消费者的信任才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对车祸事故进行更加透明、深入的调查和说明,展示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措施,比如优化NOA系统,缩短预警反应时间,强化电池被动安全设计等。

另一方面,对于订单风波这类客户的服务问题,也要反思自身流程和沟通上的不足,明确规则,而不只是甩锅。

某种程度上,舆论的危机,也是小米汽车的转机。

如果能够妥善公关,处理好后续,展现出小米汽车“人性化”的一面,通过技术改进和服务提升获得大众的认可,雷军和小米很快可以重回“顶流”。

来源:电商风向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