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考上北大,不料接到录取通知书,却是另所大学,谁在背后动手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5 18:46 3

摘要:1999年,戴柳是湖北黄冈市的文科状元,她的梦想就是去北京大学读书,她的分数也超过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可她最终等到的却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通知书……

1

1999年,戴柳是湖北黄冈市的文科状元,她的梦想就是去北京大学读书,她的分数也超过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可她最终等到的却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通知书……

戴柳,1983年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记者,母亲是一名语文老师。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戴柳,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小小年纪的她,就对四大名著和古典文学如数家珍,拿上书就是爱不释手。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戴柳立下人生志向,她想上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将来也像母亲一样,做一名语文老师,继而实现她的作家梦。

为了达到心中的目标,,戴柳在学习上从没有懈怠过,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深知,想要得到必须付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付出。

1999年,只有16岁的戴柳参加了高考,经历过无数次模拟考试的她,对于此次高考的难度,她觉得还赶不上平时模拟考的难度。

胸有成竹的戴柳接下来就是静待佳音。这种等待,对于别人是煎熬,而对于她却是一种期待。

最终,戴柳的高考成绩是687分,是当年黄冈市的文科状元,和其他人并列全省第三名。

知道成绩的戴柳开心到飞,这个成绩上北大绰绰有余。从小立下的志向,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些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于是在填报志愿时,戴柳把北京大学列为第一志愿。她的人生在这一刻,即将起飞。

2

可是让戴柳意想不到的是,在十拿九稳中还是出了意外,她接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是北京大学的,而是中国政法大学的。

起初,戴柳以为是学校老师弄错了,当她急匆匆地找到老师,老师的一番话,让她没控制住,泪如泉涌。

戴柳:“老师,我收到的为什么不是北京大学的通知书?”

老师惊讶地说:“你父亲来改的志愿,他说是经过你同意的。”

顿时,戴柳眼前发黑,差点没被这个现实击毁。她无力地瘫在椅子上,突然想起,在填写志愿时,父曾经劝她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她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坚决不同意。

后来,父亲自作主张,瞒着戴柳把她的志愿改了,这一改,就改了她的人生。

当戴柳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质问父亲:“你没有权利改变我的志愿,你为什么要这样害你的女儿?”

父亲:“你一个小孩子明白什么?我这都是为你好。你在北大读完中文系出来干什么?可是你在政法大学学法律,出来就是受人尊敬的律师,有多少人想考都考不上,你还挑三拣四的不愿意去。”

政法大学再好,可是戴柳不喜欢。

这之后,戴柳为了抗议父亲这种改变别人人生的作法,把自己关进屋子,不吃不喝不和他说话。

父爱如山,可是对于这种父爱,这样的独断专行,这样毁灭她的理想,戴柳不接受。

母亲见戴柳以这样的方式抗议,心疼之余对戴柳说:“你父亲这样做,除了为你好,也是在圆他的遗憾,当初他没考上心心念念的政法大学,如今,为了你父亲,你就帮他弥补遗憾吧!”

这时戴柳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用女儿的牺牲,来换取他这辈子的遗憾,她更加不原谅了。

3

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毁了她的梦想,她越想越想不通。

倔强的戴柳想复读一年,重新上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可是当她的父亲知道她有这个想法后,就声色俱厉地对她说:“你要么去念政法大学,要么现在收拾东西滚出这个家,我不会再给你一分钱!”

小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父母的资助她活不下去。复读一年得需要钱,生活费用需要钱,她一个只有16岁的女孩子,面对这样不可理喻的父亲,也只好选择了屈服。

无可奈何下,金秋送爽的季节,戴柳来到了政法大学,从此,她的每一天都是灰暗的。

戴柳以为离开了家,远离了父亲,就不会再受到他的控制,她还是太天真了。从小父亲对她就是严格出了头,即使她上了大学,也没能逃出他的掌控。

她像他手里的木偶,任凭他的操控。

这种情况下,戴柳选择假期也不回家,她不想面对这样的父亲,她宁可在假期打工,也不愿意面对父亲冷酷的脸。

2003年,戴柳大学毕业,她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到家乡,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为一名律师,二是考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实现自己未尽的梦想。

思来想去,这两条路都摆脱不了父亲的控制,她太想逃出他的掌控了。

最终,戴柳选择了第三条路,前往韩国国际法律大学读研究生。她优异的成绩,使她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这就意味着,从此,她就可以靠自己生存,不用再向父亲要钱了。

4

和父亲周旋了几年,有所经验的戴柳来了个先斩后奏,临上飞机时,她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她都能想象出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歇斯底里地暴跳如雷,这一决定,她总算自己掌控了一回。

初到韩国的戴柳处处是困难,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学习和生活都遇到了困难。但是从小倔强的她,不会被这些困难打倒。两个月后,她就克服了一切,从容淡定地生活下去。

研究生毕业后,戴柳找到一份律师的工作,但是她不适应韩国职场文化,导致她的人际关系很紧张,渐渐地她很少和领导同事交流,不会为了攀升而阿谀奉承。

这样的直爽导致戴柳在职场中吃不开,因为韩国很重视上下级关系,下级一定要服从上级,否则就会遭到职场霸凌。

即使这样的艰难下,戴柳还在绝处逢生中挣扎,并且一干就是很多年。她的韧性忍耐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锻炼出来的。

再苦也不像父母倾诉,再难也要咬牙坚持,自己选择的路,就不能半途而废。

这期间,戴柳会给母亲打电话,寄钱给他们,戴柳在韩国一待就是20年,这20年,她没给父亲打过一次电话,没回过一次家。

父女俩就这样扛着,谁也不肯向对方低头。

5

2019年,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压得快抑郁的戴柳,终于选择了辞职。

辞职后的戴柳来到韩国的济州岛,考取了茶艺师的资格证,并在济州岛做起了宣传中国茶文化的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结婚生子。

结婚之后的戴柳,逐渐变得放松下来,一直以来,她如上了马达的电机,日夜兼程地劳碌着,现在,她终于可以慢下来了。

这样的生活,才是她所追求的。

在韩国这么多年,她成为了中国文化在韩国的宣传大使,弘扬中国文华的博大精深,她一直努力着。

几年又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戴柳逐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时间让她释怀,让她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易。

2022年,戴柳鼓起勇气主动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告诉父亲她现在过得很好很幸福。

这是事隔20年,父女俩的第一次通话,这次通话,跨越了20年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这一刻,所有的不如意都随着电话的接通,烟消云散。

而戴柳的父亲在电话里没有指责,没有批评,没有埋怨,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的事情,你还是自己做主吧!”

如果这句话,是20年前出自父亲的口,那她的命运将会怎样?如今20年过去,这句话终于从父亲嘴里说了出来,她等了20年,可是已经晚了。

恩怨,也在这句话中放下了。

讲此故事就是告诉我们的家长: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只属于自己。

孩子是经过父母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命运归属于自己。作为父母,应该把孩子当人一样来尊重,而不是弥补自己遗憾的工具!

来源:月夜围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