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将迈过500公斤的门槛,但是作为粮食消费大国,我们的进口粮食依赖度仍然占约18%。在国际粮食出口国,动不动就禁止出口的情况下,我国耕地如何得到更有利保护,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虽然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将迈过500公斤的门槛,但是作为粮食消费大国,我们的进口粮食依赖度仍然占约18%。在国际粮食出口国,动不动就禁止出口的情况下,我国耕地如何得到更有利保护,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期,中央国务院发布新政,对农田提出了大改造计划,而且就目标来看,到2030年,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约2.8亿亩,到2035年,累计改造提升约4.55亿亩。也就是说,在未来将超过7亿亩农田迎来改造。
其实,近两年,多地都传出土地合并的消息,无论是小田并大田之后的统一耕种也好,还是说合村并镇之后的土地整合利用也好,土地的适度规模集中,已经成为一种板上钉钉的趋势。
对于农田合并改造,底层逻辑是什么?
如果说化肥是粮食中的粮食,那么农民就是我们手中饭碗的端盘人,因为种粮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播种收获过程,其需要遵循气候等一系列经验。然而随着农村50后和60后逐渐老去,年轻人愿意且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这也使得“未来谁来种地”,形成了一个新的挑战。这也是国家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根本原因,农田合并就是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虽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进步很快,但是在农业生产水平方面,较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我们需要对农业生产水平进行提升。而且考虑到无利不起早,种地不挣钱的问题,也需要及时进行破解,这样才能保证国内粮食生产水平不降低。而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依托农田合并改造,让新型经营模式或大型机械入场。
总的来说,为了破解未来谁来种地,以及方便农业升级,都需要对农田进行适度集中改造。不过话说回来,农民在国家快速发展初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供给,所以我们不能说,土地合并之后只给农民一亩约6万元的补偿,就能够回馈之前他们做的贡献,这与共同富裕的国家目标也不相符。
土地新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出台,“统种时代”来了。
在上述《方案》中,国务院表示,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以及粮食产量高和增产潜力大地区开展建设。可以见得,未来农田合并改造,将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未来大量农民,要么成为完全打工者,要么帮农业公司或者农村合作社种地,“统种时代”来了。
除此以外,在上述《方案》中,国务院表示,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纪检、督查、审计、农民群众和媒体监督,用好工程质量监督服务电话、“农田建设随手拍”小程序等监督手段。也就是说,未来农田合并改造,将得到全方位监管,农民可以通过上述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禁止个人或任何组织,对农民进行强征、强买、强收、强退等行为。
对于农田大改造,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农民享受土地用益物权的基本证明,其能帮助农民在日后土地征收或资产变股份时,自身权益不会受损。另一个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与是否具备农村户口无关,即便子女户口已经迁出,照样可以合法继承。
来源:丈农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