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对人民文学为董宇辉设立《人民文学传播特别贡献奖》一事颇感愤慨,认为这是文学向流量的屈膝,是文学圣地的“沦落”。然而,此观点实在是囿于陈旧观念,对文学发展的新趋势缺乏包容与理解。
有人对人民文学为董宇辉设立《人民文学传播特别贡献奖》一事颇感愤慨,认为这是文学向流量的屈膝,是文学圣地的“沦落”。然而,此观点实在是囿于陈旧观念,对文学发展的新趋势缺乏包容与理解。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能够以自身的影响力积极传播文学作品,带动更多人关注文学、阅读文学,这本身就是对文学传播的有力推动。董宇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大家,但在拓展文学受众边界、提升文学作品曝光度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民文学为董宇辉设奖,是对这种新兴传播力量的认可,更是对文学传播多元化路径的积极探索。
其次,指责人民文学靠网红卖书而非文学质量赢得市场,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文学质量固然是文学的核心,但在当今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使是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如果缺乏有效的传播途径,也难以被大众知晓。新媒体的加入,为文学作品打开了新的传播窗口,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文学内容。而且,设奖并不意味着对文学质量的忽视,恰恰相反,这是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到人民文学背后所承载的高质量文学作品。
再者,文学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从古代的口口相传,到后来的印刷出版,再到如今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多元传播,文学传播形式一直在演变。人民文学为董宇辉设奖,正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这一举措不是对文学传统的背叛,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文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它鼓励更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文学传播中来,让文学在新的土壤中绽放新的光彩。
文学的发展不应被陈旧观念所束缚,人民文学为董宇辉设奖,是一次勇敢且具有前瞻性的尝试。我们应该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文学传播的新形式,共同期待文学在多元力量的推动下,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来源:幕东方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