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朋友圈、微信群里都在热议玉米价格要暴涨了,甚至有人说要赶超鸡蛋,这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一个朋友,他因为相信网上流传的“玉米价格即将翻倍”的消息,急急忙忙把积蓄都投进了玉米期货,结果现在正愁眉苦脸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信息真假难辨,这市场,究竟是咋回事?
最近,朋友圈、微信群里都在热议玉米价格要暴涨了,甚至有人说要赶超鸡蛋,这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一个朋友,他因为相信网上流传的“玉米价格即将翻倍”的消息,急急忙忙把积蓄都投进了玉米期货,结果现在正愁眉苦脸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信息真假难辨,这市场,究竟是咋回事?
当下玉米市场确实有点“热闹”。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关于玉米价格暴涨的消息,这些信息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就拿东北地区来说,虽然网络上盛传玉米价格飞涨,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以吉林为例,4月14日,自然干玉米价格在2150~2160元/吨左右徘徊,烘干粮价格也仅仅在2120~2130元/吨,收购量并不大。期货市场上,玉米期货整体趋势寻求2200点支撑,很多波段操作者甚至选择逢高开空。这和网络上渲染的“暴涨”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贸易商和养殖户对价格上涨预期强烈,但实际需求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旺盛。
那么,这价格上涨的预期从何而来呢?主要原因是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反弹,带动了饲料需求,进而推高了玉米的预期价格。再加上东北地区最近雨雪天气较多,影响了玉米的收购进度,很多自然干玉米水分含量达不到标准,农民们不愿意低价出售,选择等待天气好转、水分降低后再卖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市场预期。一位在吉林从事玉米收购多年的老王告诉我:“现在农民手里玉米多的是,但他们都盼着价格再高点呢!这春耕也忙,等忙完了再说吧。” 所以,现在玉米价格上涨,更像是市场情绪的体现,而非真实需求的反映。
我查阅了相关数据,发现类似情况并非个例。每个月都会出现短暂的玉米价格反弹,但持续性都不强,最终呈现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缓慢上涨,甚至可能长期维持低位。这和一些人预期的“暴涨”预期相去甚远。 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目前玉米市场的信息过于混乱,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很容易误导投资者。 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相比,我国玉米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监管力度还有待提高。 这需要我们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虚假信息传播,让市场回归理性。
那么,未来玉米价格会如何走势呢?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虽然生猪价格反弹对玉米需求有所提振,但总体需求依然相对平稳。 基于以往经验,玉米价格上涨的时间点可能在5月下旬,大部分农民春耕结束后,市场供应减少时才会出现上涨。 但上涨的幅度,可能不会像网络上宣传的那样夸张。
面对信息碎片化、真假难辨的市场环境,我们更要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 投资需谨慎,不要被市场情绪裹挟,更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内幕消息”和“暴涨预言”。 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官方权威信息,理性分析市场行情,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决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远离那些夸大其词的“暴富神话”,脚踏实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大家都能在市场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而不是被“幻觉”迷惑。 这场玉米价格的“考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理性与客观之上。
来源:乡野华戈